1月12日,记者来到烟墩山遗址,这里成了“垃圾山”。
烟墩山遗址位于佳山乡平山行政村烟墩山自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聚落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发现对研究马鞍山地区早期文化谱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有多位市民向本报“市民心声”连线反映称,相关部门多年前就将保护、开发烟墩山遗址项目列为重大项目,但相关工作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如今烟墩山山体周边的“垃圾山”越堆越高,不仅严重影响市容环境,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市民反映:烟墩山旁的“垃圾山”越堆越高
当涂县居民秦先生称,元旦期间,他领着家人前往烟墩山遗址参观,可走了一圈后大失所望,“山体光秃秃的不说,周边到处是菜地和垃圾,真没想到颇具知名度的烟墩山遗址周边竟如此脏乱,成了‘垃圾堆放场\’。”秦先生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此问题,尽快整治。
泰和天成小区居民李先生在来电中说,烟墩山遗址北侧尚未开发的地块上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积如山,而这座“垃圾山”与他们小区仅一墙之隔。“墙外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经日积月累越堆越高,目前已有三四层楼高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居民们对此都感到很害怕。”李先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管理,清除这座“垃圾山”,尽早消除安全隐患。
记者调查:垃圾堆积如山,有三层楼高
1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烟墩山遗址南侧的九华路。刚跨过路边围墙的一道豁口,便看到墙内空地上堆积着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不远处便是由马鞍山市政府和安徽省政府先后竖立的两块“烟墩山遗址马鞍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烟墩山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牌。沿着连接该豁口的一条上山通道行至山顶,记者发现山体北侧不远处的空地上确实有一座占地数十亩、堆积近10米高的“垃圾山”。走近后记者发现,这座“垃圾山”距离东西两侧的明清文化园与泰和天成小区居民楼约20米远,“垃圾山”西侧堆积的高度约有三层楼高,东侧堆积的高度略低,“垃圾山”顶部及四周除渣土外,还散落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工厂生产废料。
在“垃圾山”前一块空地上开荒种菜的一位老大爷告诉记者,五六年前就有人把渣土和建筑垃圾倾倒在烟墩山遗址周边的空地上。之前还只是分散的小堆,日积月累逐渐连成一片成为现在的“垃圾山”,后来又有人把生活垃圾也往“垃圾山”上扔,甚至周边小区的清洁人员也把垃圾倾倒在这里。“按照规划,这里早就应该开工建设遗址公园了,但至今仍没有动工,这块地方也常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老大爷说。
对于烟墩山遗址周边卫生环境脏乱不堪,渣土、垃圾堆积如山等问题,相关部门是否知情?记者随后先后联系了市建筑垃圾管理所和市文旅委。
获知情况后,市建筑垃圾管理所负责人表示,将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然后进行处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周他们已协同相关单位和开发商到现场查看过,并议定了处理方案,“我们已经商量好,由我们出一部分钱,然后由开发商找人清运。”1月13日下午3时许,市建筑垃圾管理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打来电话称,经查,该地块为市土地发展中心下属一家企业所属的待开发地块,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周内将在“垃圾山”周边筑围墙、设置地桩,以阻止他人再往该处倾倒渣土和垃圾。
■记者手记■
烟墩山遗址得不到有效保护令人遗憾
烟墩山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是5300年前人类居住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早在2007年就将保护、开发烟墩山遗址项目列为重大项目,按照规划,相关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旅游休闲基地,成为展示马鞍山市悠久历史文化窗口。然而8年多时间过去了,烟墩山遗址保护工作并没有太大的进展。如今,烟墩山山体上的树差不多被砍光,周边到处都是菜地和垃圾。
2014年3月5日,本报刊发了《烟墩山遗址周边环境不容乐观》一文,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曾明确表态,会尽快对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然而1年多时间过去了,烟墩山遗址周边环境依旧脏乱不堪。在倡导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烟墩山遗址迟迟得不到有效保护,确实令人遗憾。
文图/本报记者涂慧民
新闻推荐
拔河比赛篮球对抗文艺表演趣味运动 欢乐祥和过...
当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当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