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党员,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党员,又是一个个不同社区的普通居民。近年来,当涂县姑孰镇社区党员不忘义务和使命,或通过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或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用最朴实的行为践行着他们作为社区居民的一份心意,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邻里架起了一座座不断接力的“关怀爱心桥”。
党员便民服务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大院里6棵高大繁茂的玉兰树,把原本面积不大的老公安局宿舍楼遮挡得严严实实,阳光无法照射进来,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起居生活。”日前,家住东大社区的退休职工濮宗东代表大院里20多户居民,来到社区诉说心声。
“濮老,您别着急,我们来协调解决”。听闻此事后,东大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书记王文珍立即到现场进行了察看。“我们虽然没有权限自己去把大树处理掉,但我们可以联络园林、环卫所、公安局等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方法,让居民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王文珍说,4月7日上午,在落实好居民安全、施工费用等问题后,社区对树枝进行了修剪,整个宿舍楼变得敞亮,阳台院落都可以享受到温暖的阳光。住户们喜笑颜开,纷纷感谢东大社区给他们解决了困难。
法律咨询是“党员便民服务日”活动中人气较高的一项服务。不少居民一大早就带着各类法律问题专程赶来。“我前几天骑车下班途中,被另一辆电动车撞伤了,去医院看病花了不少钱,怎么才能维护我的权益啊?”提署居民李女士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姑孰镇司法所的党员志愿者详细了解她的情况后,建议她一方面可以去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并要求调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去单位要求工伤认定并获得相应赔偿。李女士对工作人员的解答十分满意,连声说“谢谢”。
爱心结对帮扶为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
“给家里添一台新电风扇”“想要成立业主委员会”“帮我办理老年证”……如果你有什么心愿,只要向社区反映,再把心愿写在微心愿卡上,就有可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当涂县姑孰镇辖内社区充分利用“微心愿卡”这一平台,使之成为服务老百姓的“连心卡”。
在姑孰镇清源社区,笔者看到微心愿卡整齐地摆放在社区为民服务大厅显著位置,每张卡上面密密麻麻贴满了一大一小两颗“红心”。“大红心”写心愿,社区居民从大厅领取“心愿卡”,张贴在墙上。爱心人士看到了,同意帮助,就将一个小红心写上联系方式,张贴在大红心上面。
“一旦有困难就在卡上留下心愿,社区和志愿者一般都能帮我实现。”居民王梅林感慨地说,因为自己肢体残疾,后又被查出患有子宫癌,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没了生活来源,还因手术治疗花去家中所有积蓄,欠下了债务。丈夫无固定工作,12岁的女儿学习生活无法顾及,于是她想到社区的“微心愿”,“我的愿望就是女儿的学习能有人辅导”,没过几天,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书记朱红梅主动认领了这个“微心愿”,并安排了社区大学生定期上门辅导。
近年来,在当涂县姑孰镇的基层社区,出现了一道道由党员志愿者构成的风景线。为了促进党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他们建立设岗定责制,组建维稳综治服务队、经济保障服务队、关爱民生服务队、卫生系统服务队等10余支各具专业性的服务队,在辖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让党员志愿者引领社区志愿服务,姑孰镇目前已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员志愿者网络体系。
“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是党员的应有之义务,也是新时期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姑孰镇党委书记钱镜说,该镇2013年全面启动党员志愿者活动,经过3年的努力,目前已建立了镇和社区两级组织网络,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60支,党员志愿者1800多人,约占全镇党员总数的2/3,覆盖全镇11个社区、12个村。通讯员张鹏
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大美当涂
新闻推荐
当涂地税全市率先实施社会保险费一窗式服务 一项小改革便民两万人
本报讯(记者吴黎明)“以前缴个费要跑三个地方,现在可方便了,一个窗口就搞定。”家住当涂县城的灵活就业人员马桂荣赞的是当涂县地税局新近实施的社会保险费一窗式全程服务...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