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当涂新闻 > 正文

县领导视察县城建设世代华府美好乡村示范点圣家庄护城

来源:马鞍山日报 2016-05-05 10:56   https://www.yybnet.net/

县领导视察县城建设

世代华府

美好乡村示范点—圣家庄

护城河龙舟广场

公共自行车

新建江南名苑

建设中的凌云山公园

核心提示

“十二五”时期,当涂县不断加大住房和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县城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使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得到全面进步。“十三五”时期,当涂将按照“完善功能、改造环境、提升形象”的总体要求,突出“项目建设、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品位提升”四个重点,全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建设现代化中等山水园林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创新行业监管方式,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绿色健康有序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标杆,加快形成城镇布局合理、生态环境友好的新格局,争当安徽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的标兵和先锋。

净化、绿化、美化。

2016年的春天,当涂城乡三大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围绕“天蓝、地绿、山青、水美”目标,当涂开始了新的美丽征程。

今年以来,该县按照“绿色发展、保障民生、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序建设”的原则,完成城乡建设“四合一”计划编制,全年计划安排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67个,计划投资约42.9亿元,拆迁量约为6.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1.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6.1%,完成拆迁量约1.3万平方米,已批土地约1942.22亩,已组卷报批土地1095亩。

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凌云山公园二期已完成工程投资4500万元,公园西侧停车场、荷花栈道、景观亭、沟塘边亲水平台、园路等工程即将完成,建设游道2800米、栈道200米、花岗岩铺砖3000平方米、栽植四季常青果岭草草坪2300平方米、摆放景观石500吨、人工湖开挖、清淤土方30万立方米、驳岸1000米,完成绿化量达70%;襄城河景观带工程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预计5月底基本建成;当涂县2016年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等项目建设正按时间节点推进。今年已累计新增绿化面积约81200平方米,提升绿化面积约45000平方米,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打基础。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续建1066套公共租赁房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棚户区改造均已完成项目征迁,安置房建设均在有序推进。7个老旧小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已完成前期工作,6月中旬全面启动。

与此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加强城市管理。围绕“争创一流,打造品牌”的城市管理目标定位,以“三治、三增”、“六项行动”为抓手,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提升”,不断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数字化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型、生态型城市。

“十二五”以来,当涂县不断加大住房和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县城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使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得到全面进步,一个全域美丽的当涂脱颖而出。

县城之变:这五年资金投入最大、项目实施最多、面貌变化最快

◆变化之一:由19平方公里拓展到32平方公里,人口由12万增加到22万。

“十二五”时期,是县城建设资金投入最大、城建项目实施最多、县城面貌变化最快的时期。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注重品质、集聚人气”的总体要求,坚持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快节奏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着力打造“生态优美之城、创业宜居之城、品质生活之城、智慧文明之城”,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城规模拓展成直线上升趋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19平方公里,拓展到2015年达3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2万人增加到2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5%,县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县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县城聚集、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已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变化之二:形成“四纵四横一环”路网,五条通道与市区10分钟对接。

按城市“六横、六纵”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完成了太白东路、青莲东路、黄池东路等东部路网建设,新建了青山大道、涂山大道、山水大道等南部路网,形成“四纵四横一环”的道路网络,迅速拉开南部新城骨干建设框架,推进县城区向南拓展,实现青山河两岸连片发展,逐步将南部新区打造成最佳人居和休闲区;实现五条通道与马鞍山市区10分钟对接,新增城区道路里程62公里,重新改造了姑孰北路桥、姑溪河老大桥、姑孰路襄城河桥,新建了东营北路桥和青莲路桥,打通县城姑溪河向南拓展空间的凌云大桥,结合205国道市政化改造,新建了姑溪河大桥,在南部新城新建了涂山大桥,改造、新建市政桥梁8座,道路和桥梁使新老城区有机衔接、融为一体,构筑了便捷通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对太白路、振兴路进行了“白加黑”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县城道路档次,改善市容市貌。

◆变化之三:“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园林城市气质显现。

县城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完成了县城区2万户天然气置换;扩建垃圾处理厂,建成龙华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改造提升日供水6万吨的当涂水厂,加快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建设,建成了第二污水处理厂。截至“十二五”末,完成下水管网改造20公里(不含新建道路下水管网),新建集污提升泵站。推进与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配套停车泊位建设,提高配建停车比例,县城中心区完成振兴路、于湖路、西门等7座小型停车场建设。围绕城乡主干道建成绿色森林长廊71公里以及6万平方米的太白公园、3万平方米的行春绿地公园、10.2万平方米的襄城河公园,公园面积达50万平方米,截至“十二五”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逐步形成了“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美景,逐步建成有山有水、山水呼应的园林城市。依法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全面提升文明县城创建水平,争创了省级生态县城。

◆变化之四:建有高层以上建筑127座,公用事业发展达到新高度。

“十二五”期间,全县建有高层以上建筑127座,建成使用全省县级一流的当涂一中、县人民医院、社会福利中心,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正在加快建设,在全省县级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并投入使用。千年古护城河一期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重现千年历史文化古城风貌的太平府文化园开工建设,建成了宁安城际高铁站前广场及综合客运调度中心。拥有长江国际酒店、丽景温泉度假酒店2家五星级酒店,引进大润发、乐天玛特、华润苏果等大型连锁超市;205国道市政化改造、马芜高速314省道出入口、马芜高速太白出入口拓宽改造全面竣工;实施供电线路改造20公里,县城区弱电线路入地40公里,县城主干道弱电线路全部入地;依托省级东部服务业集聚区为核心,开工建设总投资超150亿元的东誉城项目,加快建设恒生阳光城、富嘉美时尚广场、现代影视城、姑溪湾商业广场,推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村镇之变:总投资逾百亿,形成层次分明协调推进的梯度发展城镇体系

“十二五”期间,根据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按照“完善机制、强化特色、配套完善、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全域发展的新格局,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聚集、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了县城、中心镇(园区)、特色乡镇、中心村四级层次分明、协调推进的梯度发展城镇体系。“十二五”期间村镇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共221个,总投资约100.3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5亿元,住宅投入9.32亿元,生产性建设投入11亿元,公共建设投入25亿元。截至目前,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拥有全国重点镇2个(黄池镇、石桥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0.5%,在全省县级处于前列。

建筑业之变:房地产开发企业58家,工程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全县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8家,其中,二级资质有1家,三级资质有10家,四级资质有6家。建筑施工企业18家。其中,建筑施工房屋总承包一级企业1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二级企业7家、三级资质企业10家。积极帮助企业晋升资质等级、优化资质类别,以适应市场需求,引导企业创新行业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开拓外埠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进一步扩大监督覆盖范围,县城区、乡镇开发和公用项目建设全部纳入监督范围,工程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十二五”期间共受理监督项目600项,面积896.4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工程254项,面积476.5万平方米;备案工程991项,面积364.8万平方米,下发规范性文件20余份。当涂县东城蓝湾16#楼等9项工程获市“翠螺杯”奖,当涂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5项工程获省“黄山杯”奖。

房地产业之变:完成投资128.5亿元,投资平均增速15%

“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住宅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推动作用,进一步突破影响和制约普通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障碍。重点发展居民住宅的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房。“十二五”期间,该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共完成投资128.5亿元,新开工面积25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增速15%,高于同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与GDP的增速,建成了塞纳翡翠庄园、正元·香槟城、长江金源、九韵国际、世代华府、水墨兰庭、东城蓝湾、襄城明珠、襄河湾小区等30多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住宅小区建设,使当涂城市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住房保障之变:城区人均居住面积32平方米,户均一套房

到“十二五”期末,县城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2平方米,基本消灭了危房,旧房基本得到更新和改造,基本实现户均一套房的小康居住目标。加快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及棚户区改造建设。已建成廉租房2144套;公租房1846套;城市棚户区改造9149户;在建公租房517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001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20户;并对人均居住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给予房租补贴。按照“先急后缓,先难后易;一区一案,分类实施;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整治原则,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完成了南营、东营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力地改善了县城区居民生活环境。加快安置房建设步伐,重点推进五星佳苑、姑溪山水、农业示范区等安置房项目建设,已竣工安置房9570套,大大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物业服务之变:物业服务企业58家,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0%

“十二五”期间,是该县物业服务快速发展期,全县有物业服务企业58家,其中,县城物业服务企业31家,二级资质企业有2家(马鞍山市企业),三级资质企业35家,暂定资质企业21家。从业人员1200人。管理封闭式小区58家,物业管理覆盖率约达80%。完成新建住宅交付查验的有21家小区,交付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左右。完全封闭式小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17家。物业配套设施确认的有21个小区。共确认物业管理用房5061平方米,经营性用房3423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该县人防和地震工作取得新成效。自2011年以来,当涂县人防共审批项目92个,报建人防工程13.25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验收1.9万平方米,主体封顶3.74万平方米,正在开工建设1.1万平方米,共征收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2340万元。防空警报系统逐步完善,县城区人防警报覆盖率达98%。截至“十二五”末,全县抗震设防行政审批项目216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项目209项,设立各类地震宏观观测点10个,在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桃花村詹村新建成测震台1个,建成了2个农村居民地震安全示范村(姑孰镇松塘社区和太白镇洪家村),3个科普示范社区,其中姑孰镇清源社区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姑孰社区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提署社区为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4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其中太白初中、姑溪初中获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振兴路小学、大陇中心小学获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当涂县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工业优先的理念坚持工

今年以来,当涂县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工业优先”的理念,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增...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水稻种植育苗忙2016-05-14 10:51
猜你喜欢:
评论:(县领导视察县城建设世代华府美好乡村示范点圣家庄护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