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汤永宏说,目前,建诚国际已经在新疆成立了分公司,着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布点,初步考虑在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等国家成立分公司。
一个始于“跟着央企找饭吃”的国际梦想
汤永宏坦言,在走国际化道路的初期,建诚国际都是“跟着央企找饭吃”。通俗地说,就是先有央企承揽海外工程,建诚国际再为央企提供“一站式”人力分包服务解决方案。
“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公司在国际建筑市场知名度的提高,我们已经开始直接从国外建筑商手里拿合同。”建诚国际副总经理沈茹举例说,目前正在阿尔及利亚施工的住建项目就是这样一个项目,“这也是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初衷,要通过资本国际化实现品牌国际化、业务国际化”。
“目前,工程外包服务业也有新的变化。比如,以前在国外拿项目,我们只需要带领国内的工人过去施工即可,但现在,不少国外项目都有当地用工的硬性要求。”建诚国际经营部部长曹言辉告诉记者,以阿尔及利亚项目为例,国内只派了200名技术工人,在当地招募了400多人,“这意味着,企业也要转型,要由人力输出向人才国际化转型”。
汤永宏也持有类似的判断,“此次上市旨在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募集资金,也是向其他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横向拓展的重要机遇。”汤永宏告诉记者,目前,建诚国际已经接到一笔非建筑类技术人员培训订单,为澳大利亚一项目培训50名重型汽车驾驶员。他还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条件成熟时,是不是可以在海外兼并建筑企业,直接承揽工程呢?
一群带着“老外”全球施工的中国工匠
“出国打工,不仅开了眼界,还奔了小康。”说这话的是农民工鲁兆武。他是当涂县姑孰镇宝塔村人,也是建诚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曾参加过当涂县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了“砌筑工状元”的好成绩。如今,鲁兆武已经当上了班组长,带着一班弟兄“全球施工”。
统计显示,建诚国际成立13年来,培训农民工、大学生近7万人次,由于常年出国作业,这些“中国工匠”人均年收入已达12万元,纷纷走上了小康路。
建诚国际对于小康的执著,很大程度上源于董事长汤永宏的个人经历。1965年出生的汤永宏来自一个农村贫困家庭。1986年,他第一次离家,到马鞍山一家建筑企业打工,一干就是十几年。从一个人打工到带着一群人打工,汤永宏逐渐有了自己的队伍。2003年,汤永宏创办了“马鞍山市建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仅仅3年后,企业就获得商务部批准,成为具有境内外劳务派遣、劳动服务及多个建筑劳务分包一级资质的安徽省对外经济合作龙头企业。
在建诚国际投资千万元建成的职业培训学校里,这些曾经生活困苦的农民工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凭借自身高超的专业技能,完成了“中国工匠”的华丽转身。如今,伴随着国外项目当地用工指标的增加,这些中国工匠们又纷纷在项目所在地收起了外国徒弟,带着“老外”一起奔小康。
通过视频,越南籍员工Wansun告诉记者,在建诚国际,他不仅收获了一份好工作,每月能拿400多美元的工资,他的“中国师傅”还教了他很多本事,亲朋好友都很羡慕。印度籍员工Sudeep则表示,“中国工匠”技术好,人也好,带徒弟从不敝帚自珍。加上公司开出的工资不低,而且从不拖欠,他打算介绍自己的朋友也来这里上班。
统计显示,目前,建诚国际已招募培训了近万名外籍员工。从人力的国际化到人才的国际化,建诚国际的国际战略再进一步。
新闻推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当涂县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山水自然条件,积极谋划,全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
当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当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