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根(右一)正在水下堆沙袋。
这些天,路过湖阳镇石臼湖大埂的人都会看见,不论白天黑夜,差不多每隔500米,就有一群村民忙着抢险。从7月8日凌晨开始,湖阳镇防汛抗洪的重点开始转移,进入到应对台风的准备工作中。
“用2米长的钢管、木棍打桩,围上防水布,再用铁丝固定,快速加固或新建一道防浪堤。”作为大埂上最年长的抗洪者,80岁的韦村村民丁文龙介绍,防浪堤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浪、防洪、阻水。经历过1954年、1999年大洪水的丁文龙相信:“只要心齐,再大的风浪也能挡住。”
一家三代八口人奋战在抗洪一线
7月8日中午,站在湖阳镇石臼湖东大埂上,浩渺的湖水白得晃眼。
“台风一来,这满湖水就成了防汛抗洪的最大威胁。”丁文龙提醒大家,防汛抗洪就怕大风,大伙正在加固的这道防浪堤,就是要把风浪挡回去。经历过多次洪水的丁文龙很有经验,这不,他戴着一顶草帽,一直在大埂上来回巡视,将打桩、搭建防浪堤的经验教给后辈们。看见哪根木桩打得不够牢固,哪根又钉得太远了,他都会上前提醒,并提出整改意见。
傍晚时分,起风了,韦村第七村民组组长韦俊劝丁文龙下埂回去休息一下,可丁文龙却“不听劝”。丁文龙坦言,不是自
己固执,在家实在是待不住,心里急得慌,一天不往埂上跑个七八趟,心里不踏实。
丁文龙自豪地告诉记者,防汛抗洪主要靠年轻劳力,他的四个儿子、一个儿媳妇、两个孙子都在大堤上。
顾不得承包田被淹赶回村里抢险四天四夜
当天中午,在湖阳镇石臼湖东大埂陈村负责段,一截大埂出现了5米长、半米宽的凹口,不断拍打着大埂的湖水还在继续“撕咬”。“情况危急,必须尽快将防浪堤加固,否则‘凹口\’越来越大。”一位村民大
声说。
循着声音找去,发现一个正在水里堆沙袋的村民,只露着头在说话。水里堆沙袋讲究技术,49岁的陈年根经历过1999年的大水,有经验。现场,他和另外三名中年村民负责水下堆沙袋的工作。从当天清晨5点上埂下水,他们已在水下干了7个小时了。
陈年根是湖阳镇镇庵村陈村自然村的村民,一直在当涂县姑孰镇承包农田。7月3日,听说家乡受灾,他二话没说,撇下一家老小和被淹的167亩承包田,连夜赶回陈村,参与防汛抗洪。
文图/本报记者刘小庆涂慧民
新闻推荐
7月14日一大早,家住当涂县大陇乡孙赵行政村的赵复兰就去了菜市场。在菜市场一猪肉摊前,赵复兰精心挑选了排骨,又买了一些菜,然后急匆匆赶回了家。  ...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