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1时,当涂县大公圩北埂。地表温度已逼近45℃,护河镇幸福村防汛队员正三人一组,沿埂面、埂腰、埂脚巡埂查险。
今年61岁的陶际和已在防汛一线坚持29天了。幸福村负责大公圩防汛埂段花津大坝到北圩内,约7华里,目前共有16名民工负责巡埂。三人一组拉网式排查,查看埂面是否塌陷,是否渗水,是否有管涌的迹象。7华里的巡视路段,一来一回就需要2个小时。这一队人刚巡完埂,打完照面,下一队人立马出发,24小时昼夜巡视不间断,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向防汛指挥所报告,调动专业抢险队救援。
先宗根是一名普通的村民,61岁的他,已经是第4次来到防汛中队值班了,每次值班一天一夜。头天早上6点半到,第二天早上7点退,累了困了就在大堤上简单地休息几个小时,等着巡回的人员叫醒他再去换巡。大埂上有许多杂草,蚊虫滋生,他向记者说了一个土办法:“用蛇皮袋包着腿走就可以了。”当记者问到他家中的情况时,他笑着说家里种着20亩水稻,今年只有四五亩歉收,情况还算好。“水位虽然在退,可一点也不能麻痹,1954年发大水,已经坚持到9月下旬,一场暴风酿成水退圩破的悲剧,自此以后,大家开始汲取教训,大公圩就再也没有破过圩。”另一位已经70岁的民工陶成权对记者说道。
在南圩乌溪镇埂段,来自南广村的汪荣富、谷万明、张秉轩接过上一班巡堤民工交过来的水牌,开始巡起埂来。大堤上没有也不能有一点树阴,热浪阵阵袭来,三人仔细地查险除险。副镇长朱斌告诉记者,全镇7个村,村村都有15人坚守在南圩大堤上,坚持24小时巡埂查险,直到洪水威胁彻底解除的那一天。
记者吴黎明通讯员王子幸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黎明通讯员胡杉)面对洪涝灾害之后陡增的矛盾纠纷,连日来,当涂县公安局开展百名村警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组织村警进入责任社区、村居走访,排查化解灾后矛...
当涂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当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