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已过去20多天了,这几天水位在逐日下退,雨水也忽隐忽现,经过长时间浸泡的堤坝现在情况如何?驻守大堤的抗洪人员是如何保堤的?7月14日,记者来到当涂护河镇北圩防汛埂段探访。
骄阳似火,深一脚浅一脚穿行在加高加固的大堤上,记者看到,堤外,水面在阳光照射下,白晃晃的耀眼;堤内,值守的党员干部,正一字排开对大堤进行拉网式巡查。从埂坡到埂脚,他们看得仔细,不留死角。在北圩宋村港一险工要段处,护河镇党委委员、北圩防汛抗旱指挥所副所长俞寿彬带领村民正在大堤上检查防浪布铺压情况,“这是前几天防御一号台风时铺设的。”俞寿彬擦去脸上的汗水,说:“堤坝浸泡时间长了,存在诸多隐患,更是不能马虎。”
从6月28日上埂,俞寿彬他们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大半个月了。谈起这些天的经历,俞寿彬感慨颇多:7月5日,72岁的老父亲白内障开刀,他没能去陪同。孩子到中加双语学校读书,本来说好开车送他去的,但最终他没有离开大堤。“险情不解除,我回家也不安心呀。”和俞寿彬一样,镇安监办主任王平也一直坚守大堤没回家,满脸胡碴。“上堤时走得太急,刮胡刀也没带”,王平笑着说:“什么时候洪水退了,我下大堤再剃胡子。”
护河镇北圩埂段从花津大坝到三叉河,共有4745米。北圩是大公圩东埂的屏障,一旦出现溃口,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保卫北圩就是保卫大公圩。6月29日,持续的暴雨使北圩宋村港埂段发生3处滑坡险情。紧要关头,村民、干部通力协作,冒雨抢险。挖机筑坡、清沟导渗、装土补堤、打桩固基、彩条塑料布覆堤……在北圩筑起了一道坚固屏障。7月3日,八百亩荷塘段又出现300余米滑坡,200名民工立即上埂,开沟沥水,每6米开一条沟,经过连续一天的奋战,终于解除了险情。
在北圩大堤上,记者还见到了一支由宜安建安公司员工组成的抢险队,宜安建安公司副总曹宜文是从护河镇走出去办企业的,得知家乡汛情紧张,立即决定抽调40名精兵强将上埂护提,自6日上埂以来就没有离开,企业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目前外河水位正在缓降,防汛形势暂时得到缓解。”在大埂查险的镇长朱亚平告诉记者,“但水位仍然高企,加之新一轮降雨即将来袭,我们丝毫不能松懈,将抢抓晴好天气,进一步对险工要段除险加固。”
记者了解到,通过前段时间的巡埂查险,北圩防线的各险工要段已标注位置,重点防范。近两天,该镇在前段时间处置的基础之上,对重点险工要段按照确保的要求,采取更全面、保障性更高的措施予以再处置。在北圩八百亩荷塘段,继续组织民工开沟沥水,已开沟50余条。同时,对15公里防线存在多处散浸和小塌方埂段也开挖沥水沟,杜绝任何隐患。
中午12时许,记者到达北圩护河村埂段时,守堤的民工正在利用吃饭的间隙进行休息。“我们村坚守在堤坝上已经20多天,看到水位在回落,真的很高兴,但洪水回落极易溃堤脱坡的危险让巡堤护堤更忙,不敢放松警惕。”村书记祝居昆说:“只要险情一天不解除,我们就一天不下去,一定要坚持到底。”
记者王文生通讯员焦宁宁
策划:当涂县委宣传部
文、图:朱李鹏 叶明东 宣海龙 邢强 唐承斌
汪宗本 张鹏 陈海波 张燕 焦宁宁
新闻推荐
当涂农业生产自救只争朝夕 全县退水面积32.4万亩,补植补种面积6.75万亩,清淤扶棵面积14.8万亩
本报讯(记者吴黎明通讯员焦宁宁)7月20日,位于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健源公司近450亩农田将完成水稻补植。广美园艺积极筹集资金安排灾后生产工作,已组织近50名工人开展灾后...
当涂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当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