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想得很周到我们很感激!”
——来自博望安置点的报道
本报讯(记者慕继平况安轩通讯员陶广亨)“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政府想得很周到,我们很感激。”70岁的李国英老人患中风后遗症,行动不方便,为此安置点专门为老人提供了一张木床和被褥,老人虽然口齿不清,但从她含混断续的词语中,记者还是听清了,“党和政府真好!”这是记者7月9日在博望区新市中心小学安置点采访时,灾民由衷的话语。
确保每位灾民吃好休息好
博望区新市镇是重灾区。从7月2日起,新市镇紧急将2000多名群众连夜转移了出来,其中一部分群众投亲靠友,尚有912名群众被安置到9个安置点里。新市中心小学因为距离镇中心较近,条件相对较好,安置了309名灾民。35岁的蒋冬丽是新市镇张茂村赵甸村民组村民,因为该村全部被洪水淹了,她带着4个月大的婴儿被安置在这里。7月9日中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哄宝宝睡觉,“在这么大的洪灾面前,安置这么多灾民,而且让我们吃好休息好,政府真的不容易。”在另一间教室里,12岁的赵玉婷和几位小伙伴们在玩耍,两个孩子在看书,几位老人在看电视。
据了解,为保障每一位被安置群众的健康,安置点里的医护人员为每一位灾民全面体检,患病村民和残疾人就安置到条件较好的敬老院,住单人房间,进行护理。“为保证他们吃好,中心小学动员已经放暑假的老师和食堂员工回到学校,为灾民做饭做菜。”中心小学教师陶身爱说,他们每天采购新鲜的蔬菜和肉制品,每顿三菜一汤,荤素搭配。
中青年主动到大坝上抢险
7月9日,在这个安置点,记者看见,年轻人和中年人很少。“这些人自觉地到大堤上抗洪抢险了。”新市镇民政所所长沈宗福告诉记者,镇党委在9个安置点成立了9个临时党支部,选派了一批政府工作人员、中小学教职工、医护人员、村干部和志愿者在安置点为灾民提供服务。“我们发现灾民中有不少中青年人,于是就动员他们白天去团结圩筑堤护圩,晚上回来睡觉。”这一动员还真的取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总共有47名中青年主动到一线抗洪抢险。65岁的林永世是新市镇张茂村赵甸人,家被洪水淹了,全村58名在家的村民被转移到这里。“这里有吃有喝的,老这么待着还真的不好意思,所以白天我就去大坝上抗洪,晚上回来休息。”
30岁的蒋福宝在南京一家企业工作,母亲和妻子孩子已经投靠亲友,父亲被安置在中心小学安置点。蒋福宝看到父亲在这里被照顾得非常好,当即决定留下来做志愿者参与抗洪抢险。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一些刚放假回来的大学生不愿在安置点吃闲饭,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仅新市镇9个安置点里就有20多名在校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抗洪抢险一线。
右图为蒋冬丽在哄孩子睡觉。
记者慕继平摄
新闻推荐
雏鹰飞向蓝天 成就职业梦想 ——当涂职教中心为经济转型升级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王宏军 实习生 何闯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当涂县的马鞍山福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14级当涂职教中...
当涂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当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