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黎明
6月13日,本报党报热线《电梯停运近两月,谁之过?》一文曝出,东方城一期小区8栋电梯停运近两月没人维修,好在还“剩下一部仍在运行的电梯”。而当涂阳光花园4栋、5栋小高层3个楼道的业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每个楼道只有一部电梯,停运近一个月,业主只好开启“登山模式”。
两处电梯停运,都遭遇大修难,个中原因大同小异,只是“谁之过”的发问值得进一步深究。从表面上看,在电梯报修过程中,相关部门似乎也没有什么过失,业主们的利益得不到及时保护却是事实。由此,不得不从更深层次去找原因,也就有了下面三问。
一问:电梯大修谁来靠前服务?
5月15日,家住当涂阳光花园5栋小高层的陈女士晚饭后下楼散步,电梯下行一层后却停止不动,门也打不开,手机没有信号,按了电梯紧急报警电话,也不见小区门卫应答。情急之下,按照微信教给的办法,从低到高按下楼层号,约5分钟左右,电梯才恢复正常运行。受惊之后的陈女士来到门卫处,问为何没有应答。门卫如实回答,报警电话早就坏了。
第二天,陈女士向质监部门反映电梯惊魂遭遇。质监部门反应倒是迅速,立即封闭了电梯。电梯封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倒是避免了,业主盼望的维修却开始了漫漫长路。
经维保单位检测,电梯需要大修,因费用较大,须动用维修基金。业主们问能否先行维修,维保单位说因费用较大无力垫付。找到县住建委物业管理部门,答复是按程序来,要经业主大会同意或业主签字同意。可小区业主委员会已超期“服役”,新一届成员尚未选出,业主大会开不起来,又有个别业主因各种原因不愿签字,申请动用维修基金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几位为维修基金动用申请多次奔波的热心业主感慨,在小区业主委员会不健全或作用不能正常发挥的现实状况下,谁来靠前服务?
二问:能否建立电梯大修应急机制?
电梯大修的难点是,钱从哪里来。现实状况是,维修基金提取困难。今年初,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电梯的开发、制造、使用、维护等环节明确了电梯安全的主体责任。而针对老旧住宅电梯的整改,则要求地方政府畅通资金提取通道,明确资金抽取机制。
《意见》要求,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电梯更新改造大修有关政策。一是畅通维修基金提取渠道,出台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既要便利地提取维修基金,明确紧急动用维修基金程序,同时也要建立有效监管机制,防止恶意套取维修基金,打消业主的担心;二是明确维修基金缺失情况下资金筹措机制,解决部分房屋维修基金缺失、电梯更新改造难的问题。例如有些地方将部分维修基金建立之前,没有维修基金的房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住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政策,解决电梯改造资金。
业主们在渴盼着畅通维修基金提取渠道的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打破“各管一段”的弊端,从停运问题电梯,到申请动用维修基金,进行部门间的无缝对接,建立起电梯大修应急机制。
三问:能否来一次老旧电梯整改行动?
随着时间推移,未来,电梯老化问题还将集中显现。经专项抽查发现,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故障明显增多,甚至可能引发事故,开展老旧电梯整改行动势在必行。
需要整改的不仅是老旧电梯,还有电梯维保环节。在使用环节上,根据法律规定,电梯所有权人应当对电梯的使用与管理负责。但住宅电梯一般是业主共有,业主再委托物业公司对电梯实施管理,这样物业公司即承担电梯的使用与管理责任。实际工作中,因业委会难以对物业实施有效监督,一些物业公司对电梯投入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造成电梯加速老化、带病运行等现象。特别是有的物业公司“以包代管”,错误认为将维保业务承包给维保单位,自己就不需要履行管理责任。在维保环节上,针对目前电梯维保企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部分维保企业低价竞争、偷工减料、流于形式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意见》强调,电梯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管理人应保障电梯使用安全,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关管理人员,对电梯做好日常检查,对维保工作进行监督,做好值班,乘客困梯要及时安抚,及时通知维保单位实施救援等;维保单位要保证其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另外还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在得到电梯困人等信息后,快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援。
电梯是“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电梯安全关系民生。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就盼着好政策尽快落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孟林孙波)暑假是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切实提高中小学生水上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6月12日下午,市地...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