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鞍山 今日含山 今日和县 今日当涂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今日含山 > 正文

寻味环巢湖之林头老街的花生酥

来源:合肥晚报 2020-03-22 01:23   https://www.yybnet.net/

不久前收到一份花生酥,是巢湖的一位朋友寄来的,日期是2月21日,可能是受疫情影响耽误了投递,晚了半个月,好在包装密封良好,仍保持了香酥脆的口感。

一、

说到花生酥,巢湖人并不陌生。入了冬,出了城,小巷深处的各大糖坊里常能寻到这道糖果。

过去,家家户户都会趁着年关,到糖坊去“搵”(wèn)些糖果招待亲邻。“搵”是坊间描述做糖果过程的绝美凝练,以米、芝麻、花生和糖稀等为原料,在烧热的大锅灶上翻、炒,再经锤打、刀切而成。

有过农村生活体验的人,关于“搵”糖果这件事,才能咂摸些意味来。

“稻谷,是当年新打的,带壳煮熟,阴干后褪糠,再大锅灶把新米炒成米花;糖稀,是山芋熬制出来的才更合味”。

昔日的环巢湖地区,把糖果做出名气来的要数林头镇。而糖果之中,名气最大的就是花生酥。

说起花生酥的故事,不得不提林头老街。

林头老街长约400米,由大街、中街和小街组成,南北向的巷子有好几条,从西边数有周家巷、当铺巷、小巷和一品园巷等。

从一张解放前的林头镇部分商号分布图来看,林头老街上,药店、茶叶店、杂货店、剃头铺、澡堂、糟酱坊、水果行、茶馆、酒楼等一应俱全,繁华可见一斑。

我们去林头老街采访时,疫情还没完全解除,街边一位姓周的老人见我们拿着相机东拍拍西照照,好奇地问我们是不是为防疫而来。待了解了我们的来意,他主动地向我们介绍说,当年他们周家“一品苑”在这一带最有名气,一二层是澡堂和酒楼厅堂,三楼是雅座,可临窗观景。

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在老街吃早茶,油条、糍粑、麻花、麻圆……一壶茶,一碟煮干丝,一盘油炸狮子头下酒,个中滋味绵长,怎个享受了得。

二、

我们特别问起花生酥,于是他给我们讲了王茂仙的故事,公认那是林头镇花生酥的“师爷”。

“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王茂仙在渔船上从一个老艺人那里学得糖坊手艺,其花生酥在林头一带渐有名气。后来,林头镇熊基石、方春胜二人在肥东籍手艺人杨老四的糖坊里学徒,他们学艺成功后,回乡结合传统做法,使花生酥制作工艺进一步成熟。”

他热情地向我们推荐了今年已72岁的王茂仙之子王家栋先生。据王先生回忆,记忆里父亲一直在经营炒货店,品种有花生米、芝麻糖、糖饼子之类,尤其是花生酥,以香酥不沾牙广受欢迎。

那时候的老街很热闹,除了炒货店,还有糕饼作坊,大多由杂货店兼营,卖些玉带糕、大麻饼、冬米糖、桂花糖、寸金、“空心大老罐”等等。

“1947年,当时含山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尚未全部撤退,民不聊生。因日子难捱,我父亲投靠家住上海和田路的亲戚郑盛薰”。

王先生向我们介绍起父亲是怎么学会制作花生酥的。

“郑盛薰先生当时也只是个码头工人,未能帮太多忙,父亲在上海闯荡的计划落空,1949年乘大船换打鱼的哨子小船折返,偶遇糖坊先师,经一番指点,升华了花生酥技艺”。

据说王茂仙回到林头后,王家的炒货店里便添上了新式“花生酥”。

制作花生酥需要气力,家里的堂舅郑盛志身高马大,专司给炒好的花生酥捶大锤。现年90多岁的郑盛志先生仍能清晰回忆当初做糖果的场景,为了炒糖时糖色看得清,王家雇人做花生酥一般在白天。

一次做的也不多,两三斤的样子,用草头纸叠好,一包包地码在门口,由母亲郑盛兰张罗卖。

区别于现在的炒坊,当时做花生酥用的是大锅灶,对原料和火候都尤其讲究。花生一般是农历八月后,从环巢湖岸边农村收的上等花生;荒草一担一担从市场挑,百把斤一担,老远的颠回家。

糖稀自己熬,熬的时候用的荒草,避免火大糊了糖稀。

据王家栋先生回忆,林头镇在1952年前后成立食品厂,父亲王茂仙被请去做了大师傅。方春胜和熊基石陆续到食品厂学徒,承传迭代,才慢慢有了后来红遍巢湖的“林头花生酥”。

三、

现如今,林头镇做花生酥有些名气的有三户,熊家、方家和黄家,说来都有些渊源和千秋。

老街人说起熊基石和方春胜,大多会说起他们在林头澡堂子工作的经历。两个人,熊先生“花面”一点,在澡堂当经理,卖飞子(票),还卖些茶水、花生米之类的小零食。方老先生,内秀一些,话也不太多,做的是烧开水之类的细活。

到了1952年,两个人同时到镇食品厂学徒,方先生性格温和,不疾不徐,主要做的是烧火的活。熊老爷子因为活络,在堂面上做得多,更得师父们喜欢一些。

1954年夏,镇上发了一次大洪水,林头大小圩全部溃破,退水后,县里成立剧团,食品厂里爱好文艺的大师傅王茂仙就去了那里,熊先生和方先生随肥东来的大师傅“赵老四”后面继续学,逐渐掌握了“花生酥”手艺。

至于黄家,据王茂仙的儿子王家栋说,手艺也是学自王家。

熊家如今的掌门人叫熊金华,熊基石的三儿子,上世纪90年代从工厂回来跟父亲学的手艺,瘦高清朗,坊间说像极了熊老先生。

方家,接手艺的是方春胜的儿子方和明。1983年父亲从食品厂退休,自己随后到食品厂上班成了行家里手。

黄家,是黄谋达的侄子接过生意。1988年开的厂,起名叫“腾飞”。相比其他两家,黄家的路子更广些。除了家里卖,网络上也有铺货,自己跑外地市场。

对于花生酥的制作工艺,当地文史工作者郑盛珌先生在《走进林头》书中有过描述:“炒熟的花生米和糖稀按比例在锅里反复搅拌,趁热在树桩上反复捶打成形,锤好趁热快刀切成均匀块状”。

其味千秋,莫过于对于火候、捶打手法等。比如这火,过旺易焦,不到会粘牙;还有这捶打功夫,初锤要轻,越锤越重,边沿要轻,中间要重,要过了6遍之后,花生差不多才碎得均匀。

现如今的林头老街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辉煌,1991年的特大洪灾后,许多人陆续迁往新街,只是这花生酥,至今仍然名声远播。每到新年前后,你依然可以看到,几家的加工点人来人往,喜气洋洋。人手一个铁皮盒子,打开里面摞着五斤重的花生酥,从腊月能吃到春茶上市。

■余海 柳丝

新闻推荐

用“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安全指数” 含山县爱心拥军爱民促进会的抗疫故事

记者苏自山3月12日一大早,含山县爱心拥军爱民促进会会长童佑保就来到含山县环峰镇大庆社区大庆村卡点,他交代正在这里值守...

含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含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寻味环巢湖之林头老街的花生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