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黄山市从区县、乡镇(街道)机关公开遴选50名公务员,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关注和好评。这是黄山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竞争性选拔优秀人才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黄山市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深人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根据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2011年黄山市的选人用人公信度为77.16分,组织工作满意度为78.24分。两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4.21分和3.70分,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幅也首次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连续4年保持在全省前列。
选准用好干部,让群众满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治本之策。去年,市委完善落实常委会任用干部票决制,提拔、重用、交流的284名县处级干部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尤其是面向全市公选包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在内的10个重要副县级领导干部,从酝酿职位到委托专业机构命题、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面试旁听和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任用干部等方面都创新机制,公开、公平、公正竞选。市直28个单位拿出90个科级干部职位实行第二、三轮的竞争上岗。全市选派了4700多名机关干部(其中100名市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50个重点村、难点村)驻村指导“村两委”换届选举。探索建立了来自基层的党政公务员选拔培养机制,出台《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暂行办法》,今后3年每年从区县、乡镇(街道)机关公开遴选一批优秀年轻公务员充实市直机关工作。着手组织开展50名市直机关科级干部跨部门交流轮岗,激发市直机关中层干部队伍活力。部分区县正积极试点推行“缺位公推”工作,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新途径。
市委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始终坚持用人标准不能有丝毫降低、选拔程序不能有任何缺失、干部条例不能有点滴违背、民主集中制不能有任何折扣,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紧扣“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主题,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融人干部选用全过程。突出对干部德的考核,从政治品格、职业道德等5个方面对拟提拔县级干部开展德的反向测评。突出凭实绩用干部,坚持“三个不用”,即对不能完成主要经济指标的、在社会热难点问题处置中工作不得力的、在年度综合考评中排名靠后的干部不用,做到以实绩定取舍。突出扩大民主,坚持做到干部民主推荐不带框子、组织考察不定调子、人选酝酿不走过场,严格执行程序,严把关键环节,努力把政治坚定、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突出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在去年区县班子换届中,提拔了12名干部进党政班子,其中9名是乡镇正职,占75%;14名党员干部进人大政协班子,其中13名有乡镇或街道党政正职经历,占93%。
按照市委提出的“三个最好”的集中换届工作目标要求,去年,市县乡三级党委、县乡人大政府和县政协以及村“两委”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成功召开了市第五次党代会,新一届市委、市纪委班子均满票或高票当选,在对市委换届风气民主测评中,“很好”占98.3%,“好”占1.7%,总体满意度100%,居全省首位。全市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教育管理、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以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为契机,以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为利器,以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为根本,用最坚决的态度,强力推进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向纵深发展。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两项法规”等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创新推行干部“三卡”预警监督制度、干部监督进社区和一把手“两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制度,探索推行“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区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这一系列选任干部的举措和收获,对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袁玉灵·
新闻推荐
荣誉背后是责任——歙县创建首批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侧记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命名了首批85个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歙县荣膺黄山市首个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也是安徽省获此殊荣的5个县(区)之一。这是继歙县被评为全省首批食品药...
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