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史 力本报通讯员 刁春弟
春节期间,有中国蔬菜之乡称号的和县,进入反季节蔬菜销售旺季,一座座现代化大棚内,碧绿的黄瓜、鲜红的辣椒、青翠的萝卜惹人喜爱。县蔬菜局局长杨含军介绍,生态设施农业,质量过硬,和县蔬菜分外抢手。一个多月,全县蔬菜销售量约16万吨。“这不,刚刚公布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县作为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榜上有名。 ”
不但要吃饱吃好,更要吃得安全放心。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保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事关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说。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监管,安徽省农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吕国文介绍,去年省级例行监测结果显示,全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农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污染物检测合格率分别达99.87%、100%、100%。农业部全年对安徽省蔬菜、茶叶、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99%、98.1%和99.5%、95.5%。
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落到实处?一号文件提出,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特别是明确要“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这表明,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问题,今后不仅要追究个人和经营主体的责任,还将追究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胡桂芳说,把食品安全列入政绩考核,是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
“今年将继续加强源头管理,同时以技术推广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吕国文告诉记者,风险高、隐患大、社会关注度高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依然是重点监管对象。对高毒农药、违禁兽药和非法添加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行为,一经发现将严处。同时农业部门会大力推进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生产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县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这切中了当前监管力量上的薄弱环节。”吕国文介绍,近年来,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县乡两级体系不全、队伍不齐、经费保障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薄弱环节,安徽省将组织开展基层监管体系管理规范年活动,力争通过2年至3年的努力,全面推进监管、执法、检测、认证工作持证上岗,提升监管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 贾克帅)今年以来,和县搭平台、设载体、建制度,着力打通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县推行“四零一点一网五到位”群众工作机制,坚持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办...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