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贾克帅)和县石杨镇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去年起创新建立农村社会管理员制度,把“村民组长”升级为村里的“大管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石杨镇的经验已逐步在马鞍山全市进行推广。
石杨镇下辖11个村 (社区)、299个自然村。 2013年4月,该镇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年由于过多强调村级组织建设,忽视了村民小组长这个与农民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环节。另外,自农业税取消以来,不少村民小组长工作没有报酬;加上怕影响自家生产、怕得罪人等因素,许多村民小组长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就是村民小组长队伍整体文化偏低,在学习、传达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科技及相关知识和各项涉农、惠农政策时力不从心,村民中流行着“镇干部忙、村干部累、村民小组长无所谓”的顺口溜。
针对这一情况,该镇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农村社会管理员队伍,并出台了《石杨镇建立农村社会管理员队伍实施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各自然村按照推选程序,由村民推选至少1名年龄不超过65周岁、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威望的农村社会管理员;并建立“基础补助+绩效补贴+考核奖励”的薪酬激励制度。同时,镇里还明确规定,农村社会管理员承担社情民意收集、党的政策宣传、为民服务协办、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农村垃圾清运、乡村道路维护、水利建设管理、森林防火、乡村文明倡导、各类信息上报等十项工作职责。
“每项工作,都由管理员牵头组织实施。由于管理员熟悉情况、了解村民需求,所以提供服务更贴心,村务管理也更容易开展。 ”石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石杨镇299个自然村的农村社会管理员人数已经达到292名,上报各类信息500余条,协助处理矛盾纠纷70余件。花园村居民余德生说:“自从有了管理员,村里的账目公开了,邻里间矛盾少了,环境卫生也改善不少。大家对管理员的工作都很认可。 ”
【编后】
和县石杨镇建立农村社会管理员制度,进一步打通农村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是对村民自治模式的创新。它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新的桥梁,让村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此举解决了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近日,在马鞍山市金瑞社区,一家名叫“淘马鞍山生鲜社区旗舰店”的店铺内,前来买菜的居民络绎不绝。销售人员在接待之余,不忘介绍他们的“淘马鞍山”网站:只需在家里的网上下单就可送货上门,线上线下价格...
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