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沈荟
7月30日,本报12版刊登了《闸上危桥何时能修好》一文,读者反映蒙城坛城镇至县城的一条公路上有一座危桥,多年没有整修。这座水闸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因年久失修,闸上路面坑坑洼洼,每逢雨雪天气更是无法通行,桥上已发生多起事故。由于这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上学的孩子来来往往,蒙城至坛城的公交车、私家车、农用车每天来回穿梭,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村民的信访材料在一些部门之间转来转去,却一直没有下文。
8月28日,记者来到蒙城。该县水务局水利管理所的葛凯告诉记者,芮集水闸位于北淝河上,始建于1971年,闸上为公路,连接着坛城镇和县城。早在2001年,南京水科院就鉴定该闸为四类报废闸,公路桥梁拱圈多处断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需要拆除重建。县水务局连续3次在公路桥南头加固修建了钢筋混凝土限载墩,通车限宽2.4米,限高2.1米。但每次建好没多久就被人偷偷拆除掉了。今年年初,第4次建了连体限载墩,但1月11日晚又被农班车司机拆除,抬高限高至2.9米。
记者在芮集水闸的西南边草地里,看见了一大块水泥块,芮集闸管理所的姜良超告诉记者,这是以前被人用挖掘机挖掉的。上了桥,桥面是后来整修的,两边的护栏很单薄,有的栏杆已经没了。姜良超说,有的车想过限载墩,发现过不去,掉头时就撞坏了护栏。限载墩增高后,公交车、轻卡车、低速货车均可通行。作为水利管理部门,水管所对交通安全管理却无能为力。
附近一个村的村民张士卿告诉记者:“水闸已经有六七年没放水了,俺家的田地离这里只有二三里远,虽然今年雨水多,但河里的水也只有膝盖深,无法进行灌溉,队里只好组织村民打井灌溉。 ”
9月1日,坛城镇党政办的戴主任告诉记者,坛城镇有5万多人,距离县城20公里,出行都要经过芮集闸。自从安装限载墩以后,大车只能绕行范集工业园,多出近15公里。交通不便对当地经济有一定影响,镇里每年都要挤出一定资金对水闸进行维修,但整个水闸的重建却需上级政府批准。
水管所葛凯告诉记者,鉴定为四类报废闸后,县水利部门就及时进行初步设计并上报,但项目一直没有批下来。当时全县共有两座涵闸鉴定为病险涵闸,一座为三类报废闸,已由省里投资整修完成,而芮集闸属于四类报废闸,重建需逐级上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审批,批准后由中央、省、县三级财政整合配套资金投资建设,报批程序比较复杂。目前,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已由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8月27日已通过初步审查。在原址拆除重建水闸,预计需投资2500多万元。
【记者感言】
民生工程不应久拖不决
蒙城坛城镇芮集水闸早在2001年就被鉴定为四类报废闸,但重建之路却如此艰难,以致整整走了13年。两岸居民既担心闸上的交通安全隐患,又饱受因水闸不能蓄水造成灌溉困难之苦。难道重建一座报废的病险水闸真有这么难? 13年里,村民多次信访都没有结果。如果有关部门真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高度重视这一事关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闸改造工程,那么,这个项目也不至于拖了10多年。看来,问题的症结还是干部作风问题,即便需要逐级报批,也不该拖这么久。芮集水闸全景。 姜良超 王杰 摄
新闻推荐
12月9日,徽商银行祁门支行将正式开业,这是该行在安徽设立的第62家县域支行,标志着徽商银行将实现安徽所有县域经营网点全覆盖,有效地拓宽了金融服务半径,为更好地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