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贾克帅本报通讯员 曹正华
清晨,伴着黎明的曙光,菜贩董师傅像往常一样,开着装满蔬菜的货车,行驶在和县通往马鞍山市的路上。而马鞍山长江大桥是必经之处,每次来到大桥时,他都长长舒一口气,因为一到大桥就意味着要到目的地了。
董师傅告诉记者,过去可没有这么方便,每次都要绕行马和汽渡排队过江。现在虽然还是每天3点钟就出发,但同样的时间,他能多送四五个客户。 “多了几家客户,每月就能多卖五六万元! ”董师傅的话里充满干劲,“这都得益于马鞍山长江大桥的通车。 ”
和县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大量蔬菜供应长三角等地区。没有马鞍山长江大桥时,所有蔬菜运输都要绕行芜湖或者走马和汽渡,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运输时间长。随着去年12月马鞍山长江大桥通车,这一状况已大为改变,当地蔬菜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每天每车次的汽油费节省了近100元,运输时间缩短了1个小时左右。 ”和县老东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童国荣介绍,大桥通车近一年,合作社的客户就增加了十几个,包括淘马鞍山网、苏果超市,还有大企业食堂等,毛利润也增加了近20万。
大桥的建成通车也悄悄地改变着和县蔬菜的销售模式。2012年就已成立的和县常久农业发展公司有40多个蔬菜品种,借助大桥通车,该公司抓住商机在马鞍山市区开了直营店。 “直营店有价格优势,一天盈利近2000元。”看到直营店经营蒸蒸日上,董事长杜昌明说今后还要再增开几家直营店,并称这将是未来该县蔬菜销售的一个新途径。
马鞍山大桥开通后也给该市带来了大量商机,从外地到和县、郑蒲港等地考察的客商越来越多,如今郑蒲港新区已招商引资工业项目38个,基础设施项目2个,公共服务类项目16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8个。
新闻推荐
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1月31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15年1月31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