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陈宏
在鸠江区沈巷镇灯塔村与螺百街道之间的螺新路上,人们常能看到:夕阳下,一位老奶奶坐在轮椅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推着轮椅缓缓行进……这对主人翁就是恩爱夫妻——张先喜与葛国英。
葛国英今年77岁,张先喜75岁了,老两口结婚52年,从未红过脸,即使在饥荒年代、痛失幼子时候,都一直相互扶持、相敬如宾。
1960年,张先喜带伤退伍回乡,在螺百公社食堂工作,而在王巷大队做妇女工作的葛国英,前夫刚去世不久,与幼子相依为命。张先喜对葛国英的坚强乐观敬佩不已,渐渐产生爱慕之情。此后,在公社书记撮合下,两人喜结连理。
当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由于粮食短缺,结婚第二年,葛国英与前夫所生的儿子因营养不良出现周身水肿。张先喜为了让孩子吃好一点,不仅将自己稀薄的口粮扣出来给孩子,还从公社食堂带一点菜汤回家。然而,终究还是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对此,张先喜一直觉得愧对妻子,心里暗暗发誓,这一辈子要加倍疼惜妻子。
那段时间,葛国英为了能够让丈夫好好工作,独揽了家中所有活计以及地里农活。张先喜每天下班回家,都能吃到热饭喝到热汤。他戏称妻子是自己的“田螺姑娘”。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成为人们敬佩的恩爱夫妻。
1992年,葛国英先后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身体每况愈下,渐渐不能做家务,直至最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甚至连出门行走、端茶喝水都力不从心。张先喜买来轮椅车,让葛国英坐到轮椅上,说:“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一天,就推着你走一天。”
为了让老伴安心养病,张先喜学着做起了家务,洗衣、做饭、打扫……以前从来只会把家务活做得一团糟的老头子,有一天竟然也成了家务活的“一把手”了。为了不让老伴久病烦闷,张先喜想着办法带老伴出去透透气。老伴身体状况差的时候,张先喜总是早早的起床烧水做饭,然后帮老伴洗脸穿衣,细心的照顾老伴吃完早饭、服完药后,就推着老伴在门口晒晒太阳。老伴身体状况好一点的时候,张先喜推着轮椅,陪老伴沿着马路牙子缓缓走动,到村里说说话。
葛国英老人的眼睫毛是倒着长的,只要睫毛长出来就会扎到眼睛,张先喜总是经常陪葛国英到街道服务站拔眼睫毛,顺道去菜场买蔬菜。老人走路慢,来回一趟总要花费一个两个小时,在来回的路上,两人总是一路谈谈天气、聊聊田地、回忆往事,一路说说笑笑。每个月这样来回几次,两位老人的伉俪情深形成了螺新路上温馨的一幅画。
有人可能会认为,一个老头子照顾自己的老伴没大不了的,可是有谁知道,张先喜自己也患有胸膜炎、肺气肿,当年因为负伤退伍,那些伤痛至今仍然会不断折磨这个老头子,张先喜老人旧病复发时,时常发高烧,即使这样,他也不忘在卧床休息前为老伴倒一杯水。
张先喜对葛国英多年来的恩爱和睦,给村民和儿女们树立了榜样。不仅儿女孝敬他们,而且邻里也尊重他们。张先喜对葛国英矢志不渝的守护,演绎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现实版。
新闻推荐
2016年6月,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每一个人都被无言的大爱所感动。6月30日开始,合肥市肥西、庐江、巢湖等地遭遇特大暴雨。人民子弟兵始终奋战在抗洪一线,用血肉之躯书写属...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