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秀
16年了,村口的老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舜山镇和平村徐梅的满头秀发白了,却再也没能变回来。
“穷不是根、富不是苗,我们有手有脚,只要勤劳肯干就有好日子过。”19年前,徐梅没有听从亲友的劝说,义无反顾地嫁给了父母早逝、家境贫寒的周成贵。婚后第2年,儿子呱呱落地,给这个穷困的家庭增添了几分喜悦。
然而,幸福的生活却在她婚后第3年戛然而止。那年春天,周成贵的手脚越来越不听使唤,口齿也越来越不清楚,经诊断是帕金森式综合症,医生告诉她,丈夫以后的日子可能要在轮椅上度过。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徐梅许久也没有缓过神来,她根本不相信丈夫就这样倒下。
徐梅不知道哭了多少个日夜,眼睛肿了、嗓子哑了,亲戚们看了她都心疼地直摇头,“也别再四处借钱了,别说这个病不好冶,就是治,凭你这个家底,谁能指望还上。还是早做打算,年纪轻轻的,不能这样守着病人过一辈子!”可善良纯朴的徐梅却擦干眼泪,坚定地说:“丈夫已经没了爹妈,现在又得了病,我和孩子要是走了,他就没有依靠了……”她告诉自己,丈夫在,家就在,她要为丈夫、为孩子撑起这个家。
家里的五亩地是全部收入来源,她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干活。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做好早饭,喂过孩子,喂过丈夫,自己匆匆扒上一口,就背上孩子下地干活。村里女人能干的活,她干得更快,男人干的活,她逼自己咬牙干。上百斤的粮食她扛上肩,耕田机她也开着耕田。活太多,她白天做不完就夜里做,农忙时晚上经常一个人下田割稻子、收小麦。田里忙完忙家里,丈夫生活不能自理,她就像对待婴儿一样照顾,每天给丈夫换衣服、擦身、洗床单……琐碎的事数不胜数,在她的细心照料下,丈夫卧床多年,身上竟没有一块褥疮。
对于孩子,徐梅一直心怀愧疚。孩子从小就跟着她吃苦,五六岁就开始下地干活。春种时,她刨地,孩子撒种;夏栽时,她挑秧,孩子光着小腿插秧;秋收时,她割,孩子抱。到了孩子上学,烧饭、洗衣、喂鸡等家务活只好交给了孩子……她自己拼了命地在田里苦,挣来的钱从不舍得自己花,给丈夫买药、帮孩子买文具,维持家庭生活,十几年了,徐梅穿的、用的全是亲戚和邻居送的。前几年,姊妹几个帮衬着把房子盖了起来,就这样家里还是欠了几万元的债。
3月4日,笔者和县妇联同志一起去看望徐梅的时候,她正在田里栽树。50岁不到的她满头白发,皮肤黝黑,“家里5亩地都包给大户了,现在靠给别人干活挣钱。不苦不行啊,待孩子大些能苦钱了,我们还要把账还上!”在她家里,我们看到同样是满头白发的周成贵,他半躺在椅子上,虽然不能说话,不能动弹,但整个人看上去整洁干净,“头发、指甲一直是我剪的……多少年了,我总是想,他在,孩子就有个爸,这家就还是个家……”徐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5月30日下午,县委书记杨甫祥深入新安镇检查指导秸秆禁烧等工作。副县长董文增,县委办、环保局、农委和新安镇负责人陪同调研。杨甫祥来到新安镇孙桥村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检查,了解秸秆禁烧及夏...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