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倪晓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司法局结合实际,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对存在的问题动真格、出实招,便民服务工作实现了进一步提效。“去年以来,我们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情况,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立即进行查摆,找出问题症结,并采取一系列惠民服务措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市司法局副局长吴少华说。
整改过程中,该局注重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上下功夫,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把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拉到群众家门口,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夯实基层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截至目前,全市5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司法行政服务站,全市建立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572个,占全市681个村(社区)总数的84%,通过司法所和村(社区)工作人员兼职以及聘用等方式,共配备服务站、工作室人员567名,全面完成了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目标任务。基层服务平台的投入运行,有效整合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司法资源,为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务。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抓好矛盾纠纷调处。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网络,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信息预警机制建设,自2013年6月实行信息预警以来,发布预警通报19期,通报重点纠纷近百件、预警意见70余条,有力促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加大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去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纠纷18861件,调解成功率达98%。
加强律师党建工作,强化律师队伍建设。该局以抓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为主线,引导律师事务所夯基础、强管理、抓硬件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律师独立党支部6家、联合党支部4家,拥有党员专职律师36名,占全市专职律师的40%。律师事务所档案管理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有3家律师事务所分别入选全省综合实力评价50强和县域10强。建立律师服务窗口,安排律师事务所律师工作日值班,接听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接待咨询。2014年,共安排律师值班207天,接待法律咨询2380人次,接听12348电话咨询670人次。组织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形成常态机制;推荐4名律师为市政府信访评议团新一届评议员,协助化解社会纠纷。2014年,全市共办理各类案件4683件,律师参与信访值班164人次,接待信访法律咨询256人次。
发挥公证职能,努力做好公证便民服务。加强公证员培养力度,增强县城公证处辐射乡村能力;围绕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一目标,积极办理公证服务,开展“公证行业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活动,为当事人提供与公证相关的延伸服务。2014年3月份市九华公证处在市中心地段购买了14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并按公证标准化的要求设计装修,服务大厅实现当事人从申请到领证“一站式”服务。2014年,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7998件,公证质量持续稳定,实现零投诉。
创新便民举措,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和放宽经济困难条件审查标准的通知》,将法律援助标准提升至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两倍,同时新增两大项八小项案件类型纳入援助范围,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构建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加强对案件的回访监督,强化办案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案件服务质量。2014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288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开展司法鉴定文明窗口建设,促进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鉴定咨询、受理审查、投诉处理、执业承诺和风险告知等制度;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畅通投诉渠道;认真做好投诉分级受理。各鉴定机构强化便民措施,司法鉴定人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在服务上做到热情接待、文明用语、周到细致。去年,全市各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各类鉴定案件1238件,同比增长5.9%。
新闻推荐
江淮时报6月25日头版头条报道: 为皖东展翅腾飞助力 ——滁州市政协资政会助推东向发展侧记张国明 魏 凯
江淮时报6月25日头版头条报道:为皖东展翅腾飞助力滁州市政协资政会助推东向发展侧记张国明 魏 凯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