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0年,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全省推行“河长制”,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 各市政府年度治水情况是领导干部考核重要依据
本报讯(记者 夏胜为)记者1月14日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并下发。方案提出,到2020年,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皖北地下水污染趋势得到遏制,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确保引江济淮输水线路水质安全;各市年度治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在全省建立“河长制”,定期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
根据方案,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皖北地下水污染趋势得到遏制,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确保引江济淮输水线路水质安全。到203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新闻发布会上,省环保厅负责人介绍说,防治任务涉及四个方面,分别是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体现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等内容。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如2016年底前,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小”企业;到2017年,划定并公布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2020年底前,基本消除目前存在的225条城市黑臭水体,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4300个,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
省政府成立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各市、县政府是实施工作方案的主体,建立市、县、乡(镇)三级“河长制”。自2016年起,对水质不达标的区域,省环保厅将实施挂牌督办,必要时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
方案还提出系列创新措施,如建设全省水资源环境统一监测管理平台、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水环境敏感地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等。
新闻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引起安徽省代表、委员热议。大家从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保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