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治污废气收集处理设施系统歙县循环经济园区是为推进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历史上形成的分布在新安江流域范围的33户精细化工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按照“搬迁、集聚、升级、循环”的要求而新建的工业集中区。目前,入园项目32个,19户企业建成投产。
自2010年,歙县以经信委、环保局牵头成立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指挥部启动园区建设以来,6年时间里,在1.39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上,30余家原本分散在新安江流域范围内的精细化工企业在这里编织起“搬迁、集聚、升级、循环”的现代化工产业梦。歙县循环经济园区管委会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绿色发展优先、转型升级增效”为管理服务理念,围绕改善环境质量核心目标,创新机制、多措并举,走出一条循环发展绿色环保之路,让环境质量改善看得见摸得着。
科学规划引领
歙县循环经济园区规划面积1.39平方公里,其中三类工业用地1295亩,二类工业用地613亩。在2009年10月,安徽省化工设计院编制《循环经济园区总体规划》确定园区地址时,就提前谋划,经过气象部门监测并比照30年来的风向数据,将园区地址确定为“西至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北至皖赣铁路,东至10号沟渠,南至郑村镇山坑山场”的城市常年风向下风口。
编制并严格执行总规、控规和建设性详规,保障三类化工项目地块最少300米的卫生防护间距;建设项目在严格落实安评、环评、卫评“三同时”要求的同时,率先在黄山市实施工程监理、安全监理和环境监理。
目前,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完成投资超5亿元;入园项目32个,建成企业19个,完成固定资产超20亿元。
绿色发展优先
歙县循环经济园区在全市率先实施集中供热、集中治污和集中脱盐。
淘汰15台燃煤锅炉,采用流化床和水幕除尘技术实施集中供热,消除了烟囱冒黑烟现象,SO2年排放量可减少63%。
集中治污委托专业运营企业管理运维,铺设雨污水管道25公里,雨污水管道分设分流,每个企业只允许一个排污口;每个企业污水必须预处理,符合市环保部门批准的污水纳管要求,污水管道架空敷设,防止工业污水漏排,污水收集率基本做到100%,污水年减排量达38%,COD年减排量达76%。
采用MVR蒸发结晶技术,每小时可处理高浓度废水13.9吨,每年减排7000吨副产盐,副产盐干燥白净,NaCI含量超过97%,水分不足1%,已达到二级工业盐标准,并作为融雪剂、印染等原料循环利用。
提质升级转型
按照入园项目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5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10万元要求,歙县循环经济园区整合并相对集中和按风向布置项目用地,减少工业用地623亩。
企业采用自动化设备和自控设施,生产用工减少30%以上,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近40%。科宏公司于2014年8月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启泰和同心公司在去年10月通过与其他企业合并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善孚公司有望在今年在新三板挂牌。
歙县循环经济园区去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7.8亿元,完成工业产值25亿元,完成税收8000万元。科宏、新丰、加佳、德平、善孚等企业达到了亩均税收15万元。今年一季度园区工业用电量473万度,同比增23.5%,用汽量2.7万吨,同比增3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同比增22.8%;产值7.7亿元,同比增23.2%;税收2300万元,同比增15%。
做好承诺监管
全力打造全市环境最好、效益最佳的园区,践行绿色理念、实现循环发展,是歙县循环经济园区和企业共同的承诺。要实现循环,就要敢于牺牲、勇于实践绿色集聚发展。为强力推进关停转产,歙县仅2011年至2013年这3年间每年年均损失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职工劳动报酬总额达6448万元。为保护新安江,企业搬迁造成的厂房和设备损失总计4亿元以上。从2011年至2012年,年均减少销售收入总额10亿元;年均减少税金总额3000万元;年均工资损失总额1800万元。同时拒绝了一批企业入驻,据初步统计,被拒绝的项目中投资5000万以上的超过12个,累计拒绝投资10亿元以上。守法合规,是入园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
与此同时,园区在建设发展中面临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废气在深夜时有扰民问题亟待彻底解决。歙县县委县政府对循环园区废气无组织排放问题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分管副县长和市环保局分管负责人亲自组织专家参与废气收集方案评审,并带领园区化工企业到徽州区参观学习聚酯树脂生产废气收集处理的成功做法。园区管委会和县环保局通过摸排,发现废气源强主要有3类,涉及12户企业,分别是集中治污生化处理产生的臭气、聚酯树脂生产过程中抽真空排放的废气以及香料、颜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
对此,园区管委会于去年7月28日前完成了园区污水厂污水处理臭气整治,对园区污水处理厂28个污水处理池加盖了588片特制的玻璃钢集气罩,架设废气收集管道近1200米;采用离子+生物过滤除臭方式收集处理园区污水厂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气,并保证臭气与生物滤料有效接触时间不小于20秒,对无机废气等进行处理,每小时废气处理量达15000立方米。去年8月底,省环保部门对园区“三个集中”和企业污水及废气无组织排放进行了暗访暗查,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是正面的。同年9月24日,市委任书记在调研指导循环园区集中治污废气收集处理工作时,对处理效果表示满意。今年2月,集中治污经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经收集处理后有组织排放的废气3项指标均优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规定的排放限值,通过了环保竣工验收。
去年11月底前,歙县循环经济园区管委会督促园区相关企业先后完成了工业生产废气收集处理,环保资金投入累计超过3000万元。新丰化工针对废气源强自行设计、安装了一整套废气设施,不仅基本消除了刺激性气味,还减少了物料的损耗增加了利润,企业面貌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善。邦森、艾科瑞德、金质丽等生产企业从源头上改进生产工艺,加大对气味收集等环保设施的投入,正杰于今年3月底前更新了聚酯树脂废气处理设备和工艺,这些企业目前在厂界外基本闻不到气味。客观上说,企业通过搬迁安全生产硬件有了一个本质的提高,环保工作有了一个明显的好转。
在督促企业落实“三评一规”前置许可的前提下,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季度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园区安全、环保等情况进行“会诊”,对“症”下药。通过与黄山学院化学、环境等院系紧密合作,为企业科研、转型发展和改善废气治理工艺设施搭建了技术支撑平台。今年初会同县环保部门对企业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持续运行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夜查,对杭华化工公司废气扰民下达了停产整治文件。目前,县环保部门在园区设立了工作站,专查污水、废气的超标排放;园区管委会则每日安排了 4次巡查,对巡查中发现问题除对企业提出整治要求外,均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分别向企业主要负责人、环保局负责人报告;同时园区管委会还每月对企业污水、废气排放的情况进行通报,并抄报相关部门,力争形成综合整治合力。
据统计,到2015年底,歙县循环经济园共发布安全、环保、恶劣天气等预警45次,排查安全隐患653条,下达环境风险隐患237条,隐患整治率达96%。
更努力不停步
虽然歙县循环经济园区工业生产废气治理整体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群众的美好愿望,与上级领导的严格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下一步,园区管委会将继续坚持原先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市县环保部门、专业中介等单位,合力抓好园区环保问题的整治工作。
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在企业排污管道末端安装DCS控制系统,实现对企业污水温度、PH值、COD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及联动,完成对工业污水的智能化改建,从源头上确保企业超标污水不能排放,从而推进工业废气的治理。
结合安全和环保竣工验收工作,督促企业5月底前完成生产废气收集处理工艺设备的改进,提高废气收集率和处理达标率;继续强化对新建项目环境监理的管理,促使新建项目各项环保设施设备的建成,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按照县政府今年16号专题会议纪要,聘请专业第三方对园区企业刺激性工业废气排放进行“暗访暗查”,并会同县环保部门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言出法随,强化日常联合巡查管理力度,对治理效果存在反复的企业实施停产或予以行政处罚。加强宣传工作,提升正能量;设立举报电话,深化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监督。
新闻推荐
根据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池州市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领导班子将陆续进行换届。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严肃换届纪律,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落实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
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