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导眼里,她是位好助手;在学生的眼里,她是位可敬可爱的编外老师;在留守儿童的眼里,她如同自己的“母亲”;在孤寡老人的心里,她是个好“孙女”。
这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就是连续两年被评为“南谯区优秀选聘生”的大学生村官、施集镇井楠村党总支副书记刘晓敏。
当村官,始终执著无悔
刘晓敏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虽然考入大学跳出了“农门”,但她始终忘不了生她养她的农村热土。2008年7月,从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刘晓敏带着对家乡的眷念,做出了一个让家人和朋友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到基层当村官。
同年8月,她顺利通过安徽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被分配到离城较远的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任村长助理。
虽说长在农村,可对村级事务从来没接触过。初来乍到的刘晓敏,一到任就遇到了拦路虎——计划生育政策宣传说不出口,四季不知该种啥庄稼……面对周围人不信任的目光,此刻的刘晓敏暗下决心:一定要脚踏实地地从“学生”做起,尽快融入角色。
“她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逐一向村两委干部要活干,计生服务、修路、处理矛盾等工作她都积极要求参与。”谈起刘晓敏的当初那股子韧劲,井楠村党总支书记喻长志夸赞不已。
勇实践,写好青春诗行
2009年,工作近一年的刘晓敏开始“不安分”,不再满足于领导给活干,而是产生了创业的念头。尤其是作为安徽省选聘生代表,参加完在华西村举办的“农业部、国家扶贫办大学生村官及农村实用带头人培训班”后,更坚定了这种决心。
皖东茶乡在施集,施集茶叶出井楠,井楠村种茶历史悠久。但近年来,由于品种老化,影响到了茶质。前几年,村两委通过考察和专家论证,选定引进一些高品质的茶品种,无奈村民对种新品种有顾虑,导致无法大面积推广。刘晓敏决定“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从试种新茶开始实践创业。今春,刘晓敏筹钱承包10亩山场,带头试种新品种白毫早茶。看着绿油油的茶苗一天天长大,刘晓敏虽累但感到充实有激情。
“自信、热情、汗水写下青春诗行,我就是山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如刘晓敏在诗歌中的描述,她每天踏着晨露出发,披着晚霞而归;忙着地里,还得顾着村里、镇里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刘晓敏总是尽心尽力去做,努力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艰苦的实践,使刘晓敏日趋成熟干练。2009年2月,她被选拔为井楠村党总支副书记。
露真情,视群众如亲人
“踏上这片希望的田野,将梦想付诸行动,在广阔的农村舞台上撑起一片天空……”透过刘晓敏最爱的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春飞扬又对农村充满真情实感的女孩。
相对偏远的井楠村教师缺乏,尤其是英语教师,而刘晓敏所学专业正是英语。于是,她就放弃节假日休息,主动为村里孩子辅导补习英语。考虑到一人力量有限,她又利用应母校马鞍山师专之邀作选聘工作专题报告会的机会,积极向母校求助。最终在去年5月份促成马鞍山师专与井楠村达成城乡结对共建帮扶协议,协议内容之一就是为井楠村小学输送优秀顶岗实习生,至今已先后有三批、共11名实习大学生来井楠村小学任教。
留守老人和儿童、特困群众也一直是刘晓敏心中的牵挂。在她的笔记本里记着一长串的名字,哪家有什么困难牢记于心。不久前,一场强降雨“光临”施集,正在滁城办事的刘晓敏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住着老房子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特困群众。她一个个向他们的家中打电话,家中没有电话的就打电话给村民组长,请他们巡查一下,直到得知这些让她牵挂的人家里没事,刘晓敏的心才放下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玉荣 见习记者 杨苗苗)“我真是太幸运了,没想到丢了的包裹能这么快找回来,真的非常感谢那位出租车司机刘师傅。”15日上午,现在正念高三的陈同...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