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日报8月7日报道
“十二五”开局之年,安徽省交通基础建设继续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52.9亿元,国省道路网改造完成投资25.96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3.97亿元,枢纽站场完成投资3.36亿元,民航机场完成投资9亿元。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作用不断增强,构筑便捷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的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构筑立体交通,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快捷化
今年以来,全省一批重大在建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跑道即将完工,内部装修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马鞍山长江大桥完成概算投资的40%;合蚌客运专线铁路全线铺轨。“以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基础交通设施力度,是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的首要内涵。”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将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在规模上大幅扩张,层次上也不断提升,为此,必须掀起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进一步扩大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规模,完善立体交通网络。
在公路水路及民航方面,“十二五”期间将完成1600亿元以上投资,着力实施高速公路网化工程、干线公路升级工程、农村公路完善工程、内河水运跨越工程、民航机场辐射工程等,力争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00公里,完成7000公里的路网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建成高等级航道网,完善全省机场服务网络。
铁路建设突出快速客运铁路网和能源运输通道建设两大着力点。“十二五”期间,在主要铁路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促使货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打造“民生交通”,促进公共交通服务便民化、均等化实施“城乡运输便捷工程”,使公交优先战略落到实处,是“十二五”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快捷、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打造“民生交通”的重要着力点。“十二五”末,全省城区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适度发展的公交服务网络,基本实现“5分钟换乘、500米上车”;城区人口50万—100万以上城市,形成“快速公交系统+公交专用道”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主骨架,基本实现“5分钟换乘、300米上车”;城区人口50万以下城市,区内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90%以上。
在城际客运领域,该省将在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选择部分客运线路启动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造试点,开通城际公交化班线。
农村客运作为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神经末梢”,也将成为“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必要延伸。该省将逐步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建立以城带乡公共交通服务资源配置机制,推进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建设综合交通,加速运输服务体系规模化、集约化
今年前7月,去年年底建成投产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运输量已经突破2万箱,年底有望冲击3万箱。今后5年内,该港将积极扩展功能,逐步发展成为辐射皖中、皖北及其周边地区的航运枢纽。“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充分激活水运的大运量、低成本、低能耗的综合优势与发展潜能,使之成为全省运输服务体系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全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大型运输企业是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安徽省力争到2015年,培育20家左右的大型客运企业、10~15家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2~3家大型水运企业。同时,该省将投资50亿元以上,重点建设10个综合客运枢纽和10个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构建便捷的客运换乘系统和高效的货运中转系统。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交通运输业的转型发展正在为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构筑日益宽广的腾飞“跑道”。
新闻推荐
“韧性十足”
运煤发家上世纪70年代,丁书苗经人介绍,嫁给王必村的侯晚虎。侯退伍回家,在乡政府工作。20岁出头的丁书苗“胆子大”。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她敢“...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