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显示为“优良”,可市民却有“蓝天很少,雾霾很多”的感受。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此前未被纳入空气质量考核体系。2月29日,记者从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获悉,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将在今年率先开展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指标监测,并及时发布监测信息。
3市今年监测PM2.5
去年全年,合肥环保部门统计共有303天的空气质量属“优良”,占全年天数的8成以上。而市民夏先生却有不一样的感觉:天空经常是灰蒙蒙的,高层建筑物远看好像笼罩着一层纱。
数据与市民的感受之所以不一致,主要是由于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一直未被纳入空气质量考核体系所致。
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2月29日,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记者从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安徽省各地将做好PM2.5、O3等新增指标的监测准备工作,合肥、芜湖、马鞍山3市将率先开展PM2.5、O3等新指标的监测,并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满足公众和社会需求。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介绍,明年将在其他市推广PM2.5、O3等新指标的监测。
“剑指”机动车尾气
据环保人士介绍,粒径细微的PM2.5最主要的污染源是机动车尾气,如何控制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正是防治PM2.5的关键。
据了解,去年8月1日,合肥实行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制度,不论是本地车二手交易还是外地车转入合肥,必须先通过环保审核,拿到相应的黄绿标才能进行安检,否则不予发放年检合格证。
国务院要求,突出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缪学刚介绍,机动车尾气减排是污染物减排工作的新领域,也是减排工作的薄弱环节。为了保卫安徽的“蓝天”,安徽省环保部门正式对污染较大的机动车“亮剑”:大力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2011年注册、转入车辆要补办环保标志;加大达限机动车淘汰力度;从今年开始,严禁黄标车转入上牌。
据中安在线
新闻推荐
日前,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马鞍山市召开国家行业标准审定会,安徽马鞍山国家钢铁及制品质检中心主持修订的YB/T5059《低碳钢冷轧钢带》通过审定,标准达国际先进水平。审...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