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丹丹
第一次见到发型师汪军,是在本报曾经报道过的“90后”孝顺女孩徐静家。作为志华爱心陪护群的一名志愿者,2012年9月,汪军看到关于徐静父亲需要人上门理发的报道后,立即带着理发工具上门。不同于多数喜欢在发型、服饰上标新立异的男发型师,汪军给人的感觉文质彬彬:利落短发,黑框眼镜,黑色T恤,笑起来时一脸憨厚。瘫痪在床的病人几个月没有洗头,汪军在另一位志愿者的协助下,剪发前费力地托起病人的头,为他洗了一遍又一遍,6盆水过后,水终于慢慢变清。
2月27日,记者采访汪军时,抛出了几个月前就想问的一个问题:“你帮他剪个头发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花那么长时间、费那么大劲帮他洗头呢?”汪军仍是憨憨一笑:“我觉得做志愿者就要把好事尽可能做圆满,尽自己的一份心,让对方开心。”
1993年出生的汪军是清水街道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做志愿者的时间并不短。2009年,汪军在马鞍山一家美发店做发型师,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为社区困难人员或敬老院老人剪发。也就是在那时,刚刚16岁的汪军体会到了做志愿服务的乐趣:“能让别人高兴,我也就高兴了。”
去年初,回到家乡的汪军自己创业,和朋友一起在弋江区医院附近开了一家美发店。几个月后,汪军偶然间遇到志华爱心陪护群在弋江嘉园做志愿服务,一番交流下来,当即决定加入。“只要我们举办志愿活动,汪军听到后一定会赶过来。”爱心群负责人程志华告诉记者,这位小伙子对志愿服务非常热心,经常为了做好事抛下店里的生意。
脾气温和的汪军特别喜欢老人和孩子。在他看来,这两个群体都特别需要人呵护。目前,汪军做的志愿服务主要是为服务对象剪发。他说,将来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做做其他的志愿服务,比如说上门陪护空巢老人,为他们买菜、扫除,陪他们聊天等。
汪军的志愿精神影响着身边人。美发店的合伙人王伟说,汪军每次做志愿服务回来都特别高兴,让他也受到感染。“我也很想去做志愿者,可惜现在店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走不开。马上店里要招人,等能抽开身后我会和他一起去。”汪军的女友在步行街附近一家服装店上班,男友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做志愿服务,她没有一句怨言。“我支持他做好事。”
几年的志愿服务做下来,汪军有了自己的思考。他说,有的志愿活动就像是一场“秀”,来一群人摆出个架势,还没等真正做些什么事就散了,起不到志愿服务的作用。“我希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做公益,能把志愿服务当做一种乐趣去享受,真正帮助到他人,给他人以温暖和快乐。”汪军说,这就是他对志愿服务的梦想。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搜集整理干将莫邪神山铸剑的历史传说,挖掘神山文化底蕴,11月19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持召开神山民间传说研讨会。包...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