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72年的汪柱是博望区教育局教研室(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多年来,他立足本职,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8月和2014年7月,博望区先后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有效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和区域师资的均衡配置,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博望区入选教育部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两项改革案例省教育厅发文推广,并入选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最高特别奖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典型案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级主流媒体纷纷宣传报道,全国20余个教育代表团先后来博望学习考察。几年间,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区域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并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2016年2月,博望区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个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为合理配置师资队伍、激发教师活力,2014年7月,博望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身为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汪柱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改革系列配套方案的起草及实施工作。改革采取“总量不变、动态管理、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方式,实现了区域内教师“流得动”、“愿意流”、“流得好”,全区初中生师比由改革前的10.4:1上升为15.29:1,小学生师比由改革前的24.4:1下降为18.2:1,基本达到省颁标准。通过交流,一些村完小、教学点及时补充了英语、信息等紧缺学科教师,区域教师结构性缺编矛盾得到一定缓解。改革案例分别入选2014年安徽省教育十大年度要事提名奖和2014年度马鞍山市十大教育新闻,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对此进行了专访。
为加快博望教育发展,3年多来,汪柱根据工作分工,在推进特色(示范)学校创建、教育系统宣传工作和音乐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全区创成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1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所、市级示范性高中1所和市一类幼儿园1所,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和市绿色学校实现全覆盖。2013至2015年,区教育局连续3年被博望区委宣传部评为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并先后在市教育局和博望区作了经验介绍。个人在报刊发表新闻稿件100余篇,并被评为市、区“优秀通讯员”。通过扎实开展团队合作为载体、市级课题《农村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为抓手的教研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共培育3名市级骨干教师和3名区级骨干教师,填补了博望区中小学音乐学科市、区级骨干教师的空白。
新闻推荐
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剧黄梅戏《江姐》全市巡演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举行 张晓麟魏尧李群等观看演出
本报讯(记者张莹黄洪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进一步丰富马鞍山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6月30日晚,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剧黄梅戏《江姐》全市...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