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燕 通讯员 黄欣
6月25日是第26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起步期,如何做好土地文章,服务转型升级?马鞍山市国土部门于近日再推系列新举措,在保项目、促发展上不断出新招、创举措、见实效。
服务项目重在看产业
“国土部门服务保障发展,绕不开三个‘关键词\’:指标、项目、产业。有土地指标,项目才能落地;指标保障哪些产业项目,也有轻重缓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胡建平说。如何抓关键、保发展?“一个是摸‘准\’项目,还有一个就是搞‘准\’政策。”该局征地管理科负责人汪媛霞介绍。在项目方面,马鞍山市坚持“指标跟着项目走”,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旅游项目以及民生公益项目,积极争取省控用地指标,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减少房地产用地,推动房地产“去库存”,积极消化存量用地,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尚无房地产项目用地报批。
数字显示,前6月全市共报批土地8106亩,较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旅游项目以及民生公益项目占报批总量的72%。全市共完成供地6000多亩,同比增加51%,其中工业项目供地2000多亩、同比增加25%。郑蒲港铁路、慈湖河流域治理、乌江建材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用地得到及时保障。
服务项目重在看签约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围绕项目落地建设,市国土部门推出了多样服务文章。“我们与招商部门建立了随时对接、定期调度的制度,在招商谈判初始阶段就及时掌握企业初步选址意向,组织对土地权属、地类现状、是否报批、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提出选址建议。今年初,市经开区与浙江嘉锦汽车配件公司进行洽谈过程中,国土部门得知该企业因生产任务较重亟须开工建设后,及时协调将预留给另一企业的二期用地调剂给该公司,有效推动了项目谈判,近期即将开工建设。”市国土局开发区分局负责人刘思宁说。
为提升保障水平,该局按前期梳理出的地块情况,结合项目建设周期要求、开工时序、项目成熟度、现场实施情况等分类制定保障措施。其中对土地已报批的,开出资料清单,办理供地手续;由于各项资料均采用标准化格式,大大压缩了供地前期资料准备时限。“我们的项目今年3月签约,5月份供地,马上就要动工了,得益于国土部门的好服务、快速度,我们才有这样理想的进度。”兴美利大健康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说。而对土地尚未报批的,则按照项目轻重缓急、成熟度以及开工时序,确定好报批时间节点,做好报批前期准备工作。对与项目同时签约的配套用地,明确于工业用地正式建设后方可启动报批。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抱拳礼抱拳礼提刀礼课堂上,学员习武时熟练掌握每个动作,做到一丝不苟&...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