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专家指点:要创建、要推进、更要坚持
“污染变少、林业增多、水质变好、空气清新。马鞍山,已初具生态城市雏形。”在市环保局总工程师胡伟眼里,2014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生态市创建时,马鞍山就已勇敢地走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之路。
到2016年,创建省级生态市;到2019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到2020年,力争全市生态竞争力综合指数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城市……
对于未来,一直奋斗在生态市创建第一线的胡伟表示,应重新审视这两年走过的路,着眼未来谋划布局,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升级版——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升级,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更要规划引领、夯实基础、持续推进,将生态文明的触角延伸到马鞍山的每一个角落,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青山更翠绿、水体更洁净、空气更清新、土壤更肥沃、消费更节约、环境更优美、发展更绿色。”胡伟表示,要通过森林增长工程、退耕还林、森林保护、城市园林绿化等,让青山常留;通过严守“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源头防控,加快生活污水、农村废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让河流湖泊清澈如昔;通过控制燃煤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淘汰黄标车以及倡导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等,让天空更加湛蓝,空气更加清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严控农业污染,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育肥沃、生态、高效、可持续农田土壤,种出更多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提倡节约,引导合理消费,培养和强化人们的生态消费观念意识,让每个人走上绿色时尚的消费之路;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以人为本,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这座城市更绿色、更整洁、更宜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环保等战新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理念要贯穿于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使之成为新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令琪)雨!雨!雨!断断续续下了一周的雷阵雨,你以为这就结束了?然而并不,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给足了“面子”,未来一周马鞍山市还将迎来新一轮强降水,温度更是一降再降...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