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
通讯员卢卉孙宝玉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通过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建立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快推进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打造创新、绿色、智慧、和谐的现代化新型园区,园区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今年,高新区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是: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40个,推荐申报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个,完成专利申请1000件、授权600件,组建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新建“双创”基地及平台10万平方米。在高新区、企业的共同努力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目前多项工作超序时进度完成,其中11家企业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摸排出高新技术产品线索43个,4家团队申报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5月累计申请专利551件、累计授权185件,6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全部获得市人社局申报推荐,9家企业将完成材料编制申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创”基地已完成平面图的设计、效果图制作等相关工作。
据《全市科技创新要素简报》最新统计,慈湖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企业数、专利申请量等2个单项指标上排名开发园区第一,在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数、专利授权量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4个单项指标上排名开发园区第二,高新区科技创新要素综合排名跃居全市开发园区首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领作用明显
前4个月产值和增加值增幅均居全市首位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通过加强培育、政策扶持等手段,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使之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市科技局最新《马鞍山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快报》数据显示,前4个月,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66亿元、同比增长84.1%,实现增加值4.48亿元、同比增长86.7%,产值和增加值增幅均居全市首位。
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是高新区加快创新转型、推进二次创业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新区有高新技术企业57家,2016年计划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高新区重点选择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具备一定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培育,先后走访园区30多家企业,召开了3次高企申报工作会议,重点对新高企认定标准、程序及新老政策的变化进行详细解读,提前安排并细化申报的时间节点、申报材料编制与报送等工作,使各申报企业加强与科技服务机构申报协作,最大限度确保申报材料质量,提高申报通过率。目前,高新区已有中粮生化、名士达涂料、中杰电子、东洋铁球等11家企业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为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促其加快转型发展,今年,高新区出台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政策扶持若干办法,目前已配套相关资金近2000万元,兑现高层次人才团队、省重大专项、研发仪器配套、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等科技创新项目。为用足用活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1-5月,高新区第一批申报加计扣除项目59项。同时,完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7家,获批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争取资金90万元。在省科技厅公布的2016年度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考核结果中,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在70家中排名第二。
与高校“亲密接触”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今年以来,高新区在狠抓科技创新工作中,深入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1-5月,高新区先后走访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常州研究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路径。今年,在频繁与高校“亲密接触”后,高新区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安徽工业大学签订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协议》。同时,抓好“两站一中心”建设,已完成申报博士后工作站6家,3家院士工作站申报工作正在推进之中,与北京化工大学成立了“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此外,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资、选资,大力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目前,马鞍山天佐天佑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海思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马鞍山宏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浙商颐高集团科技孵化器项目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在高新区落地。这些企业将积极促进高新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蹄疾步稳
狠抓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是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高新区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区已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
经常性举行科技培训,为提升企业创新素质频频“输血”,是高新区行之有效的培育之法。今年以来,高新区开展了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工作推进暨政策解读培训会,举办了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宣讲会,组织了加计扣除项目申报专题培训、科技保险培训、高企申报培训等等,园区累计有17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参加,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大大提升,为用足用活政策打好了基础。
据悉,在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带动下,高新区今年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顺利推进。经初步审核,名士达涂料、优科新材料、众汇制冷、兴达冶金、顾地塑胶、迈特诺电缆、齐力机电、宝天重工等8家企业已符合科技“小巨人”企业申报条件。
科技发明和专利授权比翼齐飞
作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慈湖高新区以此为抓手,扎实推进科技发明和专利授权工作。据介绍,慈湖高新区今年先后帮扶指导园区52家企业开展专利申报工作,帮扶企业筛选技术创新点、挖掘专利申报点60余条;同时加快推进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4家,比年初计划超额申报1家,其中2家人才团队将被马鞍山市申报省级A、B类团队。
据统计,1-5月份,慈湖高新区专利申请总量551件,同比增长47.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4件,同比增长182.7%;专利授权总量185件,同比增长24.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件,同比增长135.3。
科技服务政策资金双管齐下
今年3月,《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促进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出台,明确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一系列奖励政策,为园区企业加快发展送来了“阵阵春风”。
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是该暂行规定出台的重要出发点。如对当年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当年新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当年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的,在市级奖励的基础上,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当年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的,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对当年新建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
按照暂行规定,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创办企业将获得20万元的安家补贴;根据创业项目实际需要,给予领军人才投资项目1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同时提供300-5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所,免收3年租金。对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引进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签订3年以上聘用合同、每户企业限10人以下,每年给予安家补贴2万元,为期5年。
在资金奖励方面,高新区加快兑现了科技创新奖励资金636.21万元,涉及101家企业、36位个人;为53家科技型企业申请兑现2015年度市科技创新券620万元;指导149家企业完成省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政策企业购置研发仪器设备补助、促进工业经济倍增的科技政策兑现补助申报工作共申报省362.655万元,市709.155万元;完成2016年第一批加计扣除项目申报审核、推荐工作,累计申报59项,其中47项获公示。大力推进银企合作,积极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联系沟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高新区为金星、立白、锐生工贸等一些重大项目申请了“专项债”;对桓泰环保、成宏机械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开展“科技小巨人”计划,支持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向普邦担保公司推荐信用担保,使得奥盛新材料、快捷物流分别获得贷款担保 1000万元、200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
新闻推荐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暨专项整治推进会精神,审议通过基层党组织长期不换届、不按规定交纳党费、滥发津补贴、“酒桌办公”四
本报讯(记者秦俊)6月17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暨专项整治推进会精神,审议通过《关于基层党组织长期不换届专项整治工作...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