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马鞍山新闻 > 正文

市发改委环保局及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

来源:马鞍山日报 2016-06-15 09:12   https://www.yybnet.net/

——市发改委、环保局及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核心提示

马鞍山作为资源型城市,一直在探索如何走绿色经济的新路子,实现转型升级与加快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市节能低碳工作的累累硕果,为“十三五”这崭新五年的绿色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马鞍山将不遗余力,巩固生态文明创建成果,坚持不懈地抓好节能减排,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早日建成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幸福美好的家园。

一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节能减排作为实施生态马鞍山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多个率先,以领跑者之姿走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前沿。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环保局及各相关部门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围绕节能降耗与低碳发展目标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紧抓任务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的实惠和甜头,让马鞍山人内心充满了自豪和干劲。

“十二五”:以突破交出满意答卷

能源消费的强度与总量控制,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二五”以来,市发改委作为主要责任部门,通过强化目标责任与工作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牢节能重点领域、实施重点工程、定期预警调控等多重有力举措,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马鞍山市的节能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72%,超出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8.7个百分点,圆满交出马鞍山市“十二五”节能强度目标任务答卷,2015年的能源消费强度下降高居全省第二。全市2014-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量79.7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幅2.23%,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内,为全省的节能降耗作出了积极贡献。除此以外,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万元生产总值占用建设用地五年累计下降29%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9平方米,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绿色成绩单。

回头望去,满意的答卷离不开每一天的狠抓落实与不懈坚持。

细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节能低碳。通过加强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将其纳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统筹推进,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直部门、载体单位,定期分析研究和调度督查,开展责任考核与通报表彰,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力促节能目标实现。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重点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转型发展。通过严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准入,有效促进了节能目标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六大高能耗行业能耗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下降逐年下降。

紧抓基础工作的能力建设。通过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全覆盖,严把项目准入关。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市发改委对重点用能单位全面开展了能源审计,联合市经信委多次开展了全市37家万千家节能低碳企业的节能降耗专项检查工作;会同市统计局进一步完善了全社会行业能源统计制度与核算方法。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市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商贸、农业、公共机构等多个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推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十二五”期间,完成7个国家级淘汰落后项目,淘汰6座1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配套的箱式烧结机,淘汰产能水泥117万吨、电池65万千伏安时;市、区规划范围内全部推行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和施工阶段节能达标率均达100%,“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绿色建筑项目13个,建筑面积78.1479万平方米;全市运输企业百公里油耗逐年下降;全市公共机构实现了人均能耗下降23.8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0.38%,人均水耗下降21.31%;安工大、人民医院等单位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二中等单位获“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十二五”共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积34.41万亩,5年造林总量是往年20年造林总和,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增加森林碳汇任务。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国领先。“十二五”以来,全市拥有4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高村铁矿、姑山铁矿、长龙山铁矿、和睦山铁矿)。马钢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露天铁矿大规模内排土、无尾排放、尾矿充填等多项第一,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并通过验收。

循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积极促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市内配套逆向物流

与旧件回收体系的回收网点共计103个,可辐射到苏、浙、沪等地。拥有两个国家级再制造研发平台(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冶金装备再制造产业化基地和威龙科工贸院士工作站),在钢铁冶金、工程机械装备领域具备雄厚的再制造修复能力。积极推进了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再制造示范基地等一系列申报创建工作,获得国家、省政策支持。

构建全民“绿色意识”,实现节能减排“全民行动”。通过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每年开展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充分

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优势,积极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短信等新兴媒体,在全社会刮起了“节能减排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新能源比重。“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实施了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和新能源项目,有效提高了马鞍山市新能源比重和余热利用水平,年均实现节能量约4万吨标准煤。马钢烧结大烟道余热回收利用工程、含山生物质发电工程、长钢烧结烟气发电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完工投入运营,马钢新区干熄焦、万能达技改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十三五”:以“奋进”再创崭新业绩

面向“十三五”,马鞍山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十三五”时期是马鞍山市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与长三角城市群、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纽带以及马鞍山市正在实施的“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等政策机遇同频共振,在迈入“十三五”发展新常态下,市发改委将继续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程度,促进马鞍山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高起点谋划生态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将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严守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安全底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综合施策,深入落实能源消费“双控”等具体举措,凝聚全社会合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城市。

高标准建设生态系统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一是在市域范围内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努力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持续营造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积极创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二是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区,构筑坚固的马鞍山市生态屏障。着力加强园区建设,实现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和有序发展。三是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为先驱的绿色新型城镇化。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科技进步。一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节能装备、环保装备、环保运营、绿色照明、再生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服务市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二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降低碳及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双控”预警调控方案,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工作进度,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节约循环,高效利用资源。一是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多途径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加强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持续开展节能行动;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二是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控。三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农业、高耗水行业、城镇生活领域的节水工程建设为抓手,建设节水型社会。四是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化利用体系,培育壮大再制造企业。五是打造矿山循环经济,对矿山废石、废水、废弃土地实施处理后的循环利用。

加大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一是深入推进“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加大尾矿利用效率。二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完善生态廊道建设;继续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提高森林蓄积量、林木覆盖率,增强林业碳汇能力。三是以长江水源建设为依托,实施饮用水源的保护;加快城镇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加快市中心城区、长江水道、慈湖河中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步伐,推进中心城区水环境改善工程,源头控制、截污入管、生态修复等整治重点。四是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完成燃煤锅炉整治;全面完成火电、水泥、钢铁等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加强能源消耗、环境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能力建设,严控燃煤项目,把好项目准入关。二是加强节能监察,发改会同住建、经信等部门对项目单位在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借助“互联网+”思维,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引导生态建设与互联网对接,拓展新型生态产业链。

高效能管理生态文明

制定差别化的区域能耗减排措施,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整合马鞍山市资源与经济,形成一种区域主体功能明确、分工协作、互惠互利、紧密联系的空间格局。

构建科学合理的节能降耗考评机制,加大在节能降耗方面的立法及执法力度,明确节能降耗任务及责任,对未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责任人实施一票否决制。积极引导企业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立绿色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倡导节约简朴、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引导机关、企业及广大群众,做低碳环保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鼓励市民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鼓励购买小排量、新能源等环保车型。

完善财政激励政策,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健全税收政策,限制一些产业无节制的能源消耗以及引导它们进行技术改造。强化金融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对电力、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及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用能产品,参照能效领先水平设定具有引导性的“领跑者”标准。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实施力度。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跑者,马鞍山不仅要分享经验,检视成果,更重要的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家园,变新荣誉为新动力,在领跑的道路上“跑”得更高、更快、更强。

新闻推荐

中国中冶水环境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 张晓麟肖学文等祝贺

本报讯(记者 秦俊)6月15日上午,中国中冶水环境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中冶华天成立。市委书记张晓麟,中国中冶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肖学文,副市长马...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市发改委环保局及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