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永礼本报通讯员 撒前进
楼道通讯录、邻里百家宴、和谐楼道“全家福”、四点半学堂、社区“红袖章”、趣味运动会、社区大联欢、闲物置换大集……这一个个创意十足的活动和举措,是马鞍山市雨山区安民街道鹊桥社区党总支以“邻里节”为载体,陆续想出的服务居民、和谐邻里的好点子。活动虽小,却承载起了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使命。
鹊桥社区有居民3500户、人口11900多人、党员172人,如何让这个“大家庭”每个成员都真正拥有“家”的感觉?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鹊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徐虹说,社区党总支从服务入手,倾心打造以“邻里节”为载体的党建服务品牌,将党建与睦邻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并在实践中收获了别样的“发酵效应”。
说起十年前,徐虹说,那时邻里间“相见不相识”的现象在鹊桥社区也十分常见。社区党总支决定坚持需求导向,举办“邻里节”,敲开万家“心门”,培育邻里情。
2006年,鹊桥社区举办了第一届“邻里节”,推出楼道通讯录、邻里百家宴、趣味运动会等多项活动,居民纷纷推开自家大门,参与进来,融入社区大家庭。此后十年间,“邻里节”持续开展、从未失约,逐渐扎根于居民心中,居民由冷漠转向互助、隔阂变成理解、积怨化为友情。
“邻里守望的持久生命力,需要节日里的欢快气氛作烘托,也需要平日里的细水长流来延续。 ”徐虹介绍,为让“邻里情”温度不断上升,社区党总支开展了系列结对共建活动。结合“走亲戚”活动,发动机关、社区的168名党员干部与112名困难居民结成了“亲戚”,既让困难群众得帮扶,又让机关干部受教育。社区还邀请共建单位,以邻居身份加入到社区活动中来,开展安全宣传、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为民服务活动。
服务群众,只有“有的放矢”才能 “落地有声”。为有效实现邻里帮,社区党总支在开展志愿服务中特别注重“按需下单”、精准帮扶。2011年,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了“一元爱心慈善基金”,先后有15000多名党员和居民踊跃参与进来。目前,该项基金已为病残患者、孤寡老人、困难学生等家庭提供了十多万元的救急助困专款。社区党总支还设立民生意见收集岗、扶贫助弱爱心岗等七个便民服务岗,组织党员干部、义工协助社区开展协调邻里关系、帮扶困难家庭、参与矛盾调解等工作,让居民在社区中能解决事,能办成事。
“党员帮亲聚微圆梦”、“巾帼志愿结对认亲”、“五老联手”互助服务……社区党总支每天积极开展的系列特色活动,促进邻里间互帮互助,形成社区“一家亲”浓厚氛围。为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促进邻里乐,社区党总支大小事总不忘让群众自己做主,也使得群众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服务精彩度,需要典型来带动。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通过道德讲堂、好人墙和社区QQ群、微信等平台,宣传身边好人事迹,不断扩大社会正能量。居民们在悄然之间感受着社区发生的点滴变化:“左邻右舍成了朋友,楼上楼下有了往来,楼道有人主动清扫,花草有人愿意打理,家家户户和谐相处,社区生活文明和谐起来”。
十年坚守传承,“邻里节”已成为一道交织着温情、友情、邻里情的人文风景线,逐渐成长为鹊桥社区居民之间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道德高地。去年,马鞍山市委在全市推广“邻里节”活动,使其从一个社区特色成长为市级品牌。今年7月,鹊桥社区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8日,马鞍山地区阴雨绵绵,一辆集装箱式大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与之同向而行的一辆小轿车被压,车上两位老人受伤被困。马鞍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二大队接警后展开紧急营救。在救援中...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