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萍
普通教师、总务主任、副校长、党总支书记……徐永楷用26年的青春年华参与了二中的建设与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九十年代中期,马鞍山二中连续获得国家和省级十四项重大奖励;自1970年结缘,二中就成为了徐老人生里割舍不掉的牵挂,1996年退休后,他又再次出任二中退离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连续十四年无偿管理学校的“退教协”工作,尽心尽力地为广大退休教职员工服务,为二中发展助力。现如今,八十多岁高龄的徐老仍时刻关注着二中的发展。
1970年,徐永楷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调到二中,成为了一名政治课老师。那时的二中条件很差,只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两栋红砖平房的师生宿舍,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没有操场,就连水泥路都没有,是二中师生靠双手自力更生,打土坯,拾砖头,砌围墙,修操场。“我们找来了320辆板车,利用星期六、星期天从采石场运去的。那时啊,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想,也不害怕,也不怕辛苦,一趟趟地运啊,运回来后堆在学校空地上,堆得学校到处都是大片石。这样,才把学校的围墙和下水道问题解决了。”徐老说,修好围墙后,大家又想开运动会,开运动会得有操场啊,于是,师生继续自己动手,平整修建了操场并顺利在国庆节召开了运动会。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徐老说,在那个年代,二中人的吃苦、团结、争先和奉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时二中的教师不仅教学认真,而且热爱学生,作风朴实,那时的二中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肯吃苦,不娇气。”他说,后来,大家又自己动手,建设和改造了二中农场,让原本荒芜杂乱的农场变得“田平整、地成方、路成线、树成行”,在全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徐老回忆说,八十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二中也有了更大的发展。学校改造了教师宿舍,购置了48台电脑建起了电脑室,此外,校园的绿化与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楼林立、道路宽敞、繁花似锦、清洁卫生”的校园让二中荣获了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全国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伴随着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二中教育与教学质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全国、全省学科竞赛,以及高考均开始进入先进行列,喜讯接踵而来。初中英语竞赛连续六年卫冕冠军,高考连续三年录取率全省第一,物理学科教学改革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当时的省教育厅领导来校视察,给予了马鞍山二中“江南一枝花”的崇高赞誉。
当二中建校六十周年的日子越走越近,徐老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今非昔比,如今的二中完全是现代化的校园,宽敞美丽、设备齐全,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徐老说,二中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但“二中是马鞍山的二中,是为江东父老培养孩子的二中,是为马鞍山乃至全国输送人才的二中”的初心不能忘记。“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二中要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要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力量,引导学生成才。”对二中未来的发展,老书记语重心长。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慕继平通讯员许竹吴基萍报道家住博望的杨烁兰去年从学校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后通过大学生见习平台,她来到丹阳外国语学校成为了一名见习教师。今年以来,博望区继续积极推进民...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