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马鞍山新闻 > 正文

端午粽飘香 浓浓亲情在

来源:皖江晚报 2018-06-14 12:17   https://www.yybnet.net/

宋巨英正在包粽子

吴佩德展示亲手包的小脚粽

陈万琴包的“菱角粽”

文图/本报记者刘明培方燕黄莹通讯员赵丽丽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千百年传承的端午民俗,是儿时记忆中粽叶的清香,更是对亲情对爱的一种延续和表达。粽子,端午餐桌上永远的主角。端午吃粽子,让人回味无穷的不仅仅是粽香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亲情的味道。

小小的“羊角粽”,藏着浓浓的亲情

端午节一天天临近,市场上开始有人出售粽子。一口大大的汤锅里放着冒着热气的粽子,红豆、红枣、咸肉……大老远的,就能闻到芦苇叶的清香、糯米的绵甜。而对于今年80岁的宋巨英来说,粽子早已是端午最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了。

“没有粽子,那叫什么端午。”宋巨英和老伴都是北方人。50多年前,新婚燕尔的宋巨英跟随老伴从山西太原调动到十七冶工作,从此在马鞍山扎下根来。在这里,她的三儿一女相继出生。每到端午,孩子们最开心的事便是围着宋巨英,看芦苇叶和糯米怎么在宋巨英的手里变成一个个形似羊角的粽子。

“‘羊角粽\’一头大一头小,大的一头呈三个角,小的一头圆圆尖尖,俗称‘羊角粽\’。”每年端午节之前的几天,宋巨英就开始准备包粽子了。一大早,宋巨英便把一张张芦苇叶洗刷干净,用开水烫过,码放在竹篮里,老伴则把雪白的糯米、红红的豆子和红枣淘洗干净,同时准备一口大汤锅,锅内注满清水。

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妥当后,宋巨英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一张张芦苇叶、一勺勺料子在她的手里两转三转,变成了一只只粽子了。

煮粽子的时间则比较长,需要四五个小时。第一锅粽子出锅后,家里每个人都先尝上一个。孩子们边品尝边嬉戏着,笑声在小小的房子里回荡,那是宋巨英和老伴最开心的时刻了。

如今,孩子们都已成家,各自有了孩子甚至孙子。宋巨英的老伴去世多年,但端午包粽子依然是宋巨英家最重要的节目,也是宋巨英很重的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现在,宋巨英一个人还是会包100多个粽子,孩子们每家大概能分到20来个。宋巨英笑着说,包粽子是她的乐趣,每次包粽子,就会联想到孩子们小时候的情景,回味起和老伴一起走过的岁月,想到这些,她的心里很甜很甜。

宋巨英说,她最小的孙子已经读大学了,因为孙子喜欢吃肉,宋巨英特地学会了肉粽子和小脚粽子。瘦肉切成小块,用生抽、盐按一定比例搅拌、腌制好,在包每个粽子时放上一小块,就是肉粽子了。每年端午都是宋巨英家最热闹的一天之一。当天晚上,所有孩子都会回家吃饭,宋巨英特地买了个大圆桌子和大圆盘,近20人围坐一起,吃着宋巨英准备的一大桌子饭菜,大人的唠嗑声,小孩子的小奶音,大孩子的欢笑声……

一顿饭,往往要吃好几个小时,看着眼前这一切,宋巨英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饭后,各个家庭拎着宋巨英准备的粽子,满载而归。

自己动手包粽子,端午节味儿才更浓

三片粽叶叠压摆放整齐卷一个圆锥状,在圆锥状的筒中放进糯米填满、压实,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然后用手将粽叶的两侧捏下去,末了尾部一折,抽一根棉线,咬着一端,绕上几圈,打一个结……也就一分多钟的时间,一个玲珑标志的“菱角粽”在陈万琴的手中就完美呈现了出来。

咀嚼着香喷喷的粽子,找回的不仅是熟悉的味道,更多的是粽子里的回忆,粽子里的情愫。今年67岁的陈万琴,是土生土长的马鞍山人。17岁那年,陈万琴跟着姐姐学会了包粽子。虽然第一次包粽子,形状包的有些难看,但这对陈万琴来说,能与家人一起品尝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陈万琴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每年端午前个把月的时间,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到塘边、田边、埂边去割藨草、艾草,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备着端午节时用。”陈万琴说,到了端午节前一两天的时间,大家都会到有芦苇的塘边、河边去打粽叶,“打粽叶,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要选顶部叶下边的一两片,打时要中指与食指并拢,在其叶片根部一下子用力,这样的芦苇叶用来裹粽子嫩,还不容易裂开。”

粽叶已一片一片清洗干净,自家种的糯米已淘好,晒干的藨草已用水泡开……自从学会包粽子,每年端午节,陈万琴都会和邻居、家人坐在一起包粽子,仿佛这才是端午节的意义。包好的粽子10个一挂,然后放进锅里,用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煮。粽子的独特香味,随着锅里冒出的热气在空气中飘荡,这才是端午节的味道。

“在我们小的时候,粽子不像现在这样品种繁多,就是糯米粽。”陈万琴笑着说,虽然是白糯米粽,可当沾上白糖的粽子放进嘴里时,一种幸福甜美的滋味会从舌尖弥漫到心里。“现在商场、超市里的粽子有很多品种,也随时都可以买到,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陈万琴说,每逢端午节,不管有多忙,她都会亲手包粽子,这样才有节日的气氛和意义。

而今,又到了端午节。陈万琴又着手开始准备包粽子所需的食材。因为在陈万琴的心中,亲手包粽子,这样的端午味儿才更浓。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这对陈万琴来说是一种幸福。而这一切,便是端午节的重要意义之一。

91岁坚持包粽子,鲐背老人端午情浓

满头银发,脊背微弯,脸上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过了鲐背之年,可以算得上是高寿了。今年91岁的吴佩德和93岁的老伴相依相守了一辈子,今年是他们结婚71周年。年事已高的老夫妻俩忘记了很多事情,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他们一个也没有忘记。带着一份虔诚,怀着一份喜悦,每个节日,他们都认认真真地携手走过。今年的端午佳节也不例外。

虽然年纪大了,但夫妻俩的身体还算硬朗,精神矍铄。尤其是吴佩德爷爷。为了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他提前去超市买了上等的糯米、红豆、花生米,洗净放好,又去菜市场买来新鲜的芦苇叶,一张张清洗干净,整齐地放在沥水篮里。

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吴佩德老人便开始包粽子。他从来不去超市买包装好的粽子吃,在老人眼里,尽管买的粽子口味丰富多彩,但似乎总是没有自己亲手包的香。根据芦苇叶的大小,老人按顺序抽取三至四张,在手中弯起美丽的弧度,装上馅料,包折整齐,用白色棉线将整个粽子一圈一圈固定好,一个粽子就成型了。

“这个是小脚粽,包裹的比较严实,煮起来不会松散,吃起来也很有嚼劲。”吴佩德老人说,自己和老伴都是上海人,1963年来到马鞍山工作,一呆就是50多年。但老上海包粽子的方法自己也没有忘记。说话间,老人家又拿起芦苇叶,迅速地包了一个四角粽。老人说,四角粽包好后,捏起来软软的,如果包的不够紧实,煮的时候就很容易露馅,自从来到马鞍山,自己学会了小脚粽的包法,所以几十年来,自己一直和老伴都是包小脚粽比较多。

吴佩德和老伴的子女都在马鞍山工作。对于这一点,两位老人也是比较开心的。“过年过节都能聚在一起,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老人说,儿女、孙子们都很孝顺,现在一大家子聚齐了,老老少少加起来有20多人。所以每年端午,自己和老伴都会非常忙活,要包至少一百多个粽子,这样才能保证每家的“供应”。老人一边包粽子一边开心地说着,眼里、脸上流露出的满是幸福和喜悦。

在老人心里也有一个愿望,希望可以和老伴都能活到100岁,再多享受享受天伦之乐,再为孩子们多做一些好吃的,看着孩子们开心幸福,自己和老伴也就知足了。

新闻推荐

博望区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本报讯(记者慕继平通讯员高敏李德发)“我今年66岁,因家庭贫困一直未做手术,政府现在免费为我做白内障手术,真的好感动。”刚下...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端午粽飘香 浓浓亲情在)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