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和在创作诗歌
今年80岁的杨绍和家住花山区霍里街道。两年前,杨绍和患上食道贲门癌。术后,他坦然面对病魔,依旧坚持看书、读报、写诗,并于今年6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7月27日上午,杨绍和坐在书房电脑前,修改前一天创作的四首七绝。他说,写诗的时候,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忘记了自己是一名癌症患者。
心情好了才能战胜疾病
2016年,杨绍和接受了手术治疗。做完手术后,医生把他推到病房,醒来时,他对医护人员说,自己刚刚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写着诗。“有人得了癌症很害怕,我不是这样,既然生病了,就要坦然面对。”杨绍和表示,病魔不可怕,一定要有信心,只有心情舒畅才能战胜它。
据了解,杨绍和对文学的喜爱可以追溯到60年前。1958年,杨绍和当兵入伍。在部队,他遇到了来自《人民前线报》的记者。“那名记者教我写通讯报道,我写了四五篇,后来还拿了一个三等奖。1965年退伍回来,《马鞍山日报》一名姓孙的记者也曾指导我写作。”
2004年,杨绍和应邀加入马鞍山诗词学会,从此之后,他每年写诗近50首,十四年间出版了两本诗集。2016年患病后,杨绍和写的诗作少了,今年3月,由于病情复发,他暂停了诗歌创作。7月26日,感觉精神好多了,杨绍和便一下子写了4首诗,还打印了出来。
从诗歌内容可以看出,杨绍和关注时政、环保、民生以及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个有心人。
把生命融入诗歌当中
杨绍和的诗友、市诗词学会霍里分会会长吴国宝评价道:“杨绍和动过手术后,还坚持每月创作,这是他对抗病魔的一种形式,特别感人。更可贵的是,他75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生病前,我每天用四五个小时坚持读书看报,患病后,读书看报的时间减少了一半。”杨绍和说道,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每个人认真学习,如果不学习,就会失去方向。
谈起自己的第二本诗集,杨绍和告诉记者,当时,他把要发表的诗篇选好后交给诗友,请他们整理、修改。诗集出版后,诗友们还为他开了一场新书发布会,大家希望他继续写诗。得到鼓励后,杨绍和决定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只要能写下去,就继续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与文学相伴六十载,杨绍和已把生命融入其中。他说,看书、写作、出书就是自己对精神食粮的追求,诗集出版后,感到心情特别舒畅,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延续。此外,诗集的出版,也是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一个总结,更像是一部回忆录。
文图/本报记者汪清
新闻推荐
□文/刘小庆图/陶建从城市向东发展到宁马深度融合,再到等高对接江浙沪、筹建高铁新区等,在马鞍山,似乎每一个关注度极高的发...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