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记者从马鞍山市心理健康中心获悉,马鞍山市被列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为此,马鞍山市制订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行动方案》,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加快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推动马鞍山市心理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编织心理服务网络
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马鞍山将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加快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鼓励规模较大、职工较多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等组织设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意识;在公安监管场所、监狱、司法所、救助管理站等设立心理服务场所,配备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危机干预等服务;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开设心理科,组建心理(精神)卫生专科联盟;通过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公众号等建立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平台。
培养心理服务人才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一支稳定专业的人才队伍必不可少。为此,马鞍山市吸引心理学专业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开发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居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和心理治疗师专业培训,提升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数量和服务水平;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支持引导志愿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鼓励和引导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高校心理教师等加入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
提升心理服务能力
为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意识,马鞍山市将组织专业人员到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测量、筛查和评估,及早发现有心理障碍或潜在病症的对象,及时作出预警并提出干预对策;对心理创伤、心理缺陷、心理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干预;为失独、孕产期、留守儿童、残疾人及其家属等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完善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和流浪乞讨等人群的心理沟通机制,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对经历重大变故、重大灾害等情况而产生重大心理创伤者,或受强烈刺激而导致自杀倾向等严重心理障碍者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通过财政补助、民政救助等方式,建立健全严重心理障碍医疗救助制度,让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低保和特困群众在综合医保基础上得到免费医疗救治。
目前,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达17.5%,超过2亿人受到精神心理疾病的困扰。随着社会的竞争愈发激烈,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像感冒一样普遍。然而接受治疗的人数占患病人数的比例很低,绝大多数病人缺乏治疗。面对快速增长的精神健康服务需求,马鞍山市正全力构建新型精神卫生服务新模式。今年11月,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南京脑科医院合作签约,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在临床、科研、科室管理等方面对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全面帮扶,市第四人民医院也将选派医疗骨干赴宁进修学习。此举不仅实现宁马两地医疗资源共享,而且填补了马鞍山市与南京市在精神卫生医疗领域合作的空白。下一步,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将陆续邀请南京各医院知名精神卫生专家来市心理健康中心坐诊,使马鞍山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董磊通讯员徐亚琴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柴胜松通讯员王鹏报道12月19日,记者从马鞍山市公交集团了解到,冬至将至,市公交集团制定了冬至扫墓营运预案,开通...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