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董磊通讯员孙倩报道日前,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下发通报,授予马鞍山市等10市“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称号,这是对马鞍山市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水平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市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据了解,马鞍山市一直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全市各部门齐心协力,构建共治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2015年,马鞍山市食药监局在全省率先打造“明厨亮灶”工程,推动餐饮经营者采用透明玻璃窗、视频显示、开放式厨房等多种形式,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公示,将餐饮服务关键环节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截至2017年底,全市2372户餐饮单位完成“明厨亮灶”,其中学校食堂实现全覆盖。通过积极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建设,一方面倒逼餐饮单位规范操作,提高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餐饮单位、消费者、监管部门之间架起了桥梁,促进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的形成。
2017年,马鞍山市食药监局再次在全省率先建立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平台,引用二维码技术,在市辖区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和药品零售门店实施““一企一码”、扫码溯源,方便市民现场调取食品和药品企业基本信息。市民一扫二维码,不仅各类信息一目了然,而且其中有举报投诉的功能,如果食品药品有问题,可以一键举报,信息直接与马鞍山市食药监局后台联通,执法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查明原因。这一平台将食品安全监管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可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精细化监管,初步实现了各方参与、共同治理,极大地提升了马鞍山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马鞍山市还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追溯机制,全面落实生产经营企业电子信息化管理。在蒙牛乳业等9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工作,在欧尚等7家大型超市开展“放心肉菜超市”创建活动,建成了35个放心肉菜专柜,实现了140个肉菜品种的可追溯。
为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马鞍山市食药监局全力推动食品安全民生工程落地生效,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确保市民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截至目前,105个已建成的食品检验室,共对近50万组食用农产品进行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非法添加物等指标的检测及初步筛查,确保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莹通讯员李烈美)12月26日晚,新编现代黄梅戏《民警周克武》在马鞍山大剧院举行首场演出。演出情节紧凑、人物饱...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