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根据项目立项、环评、规划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土地指标分配、保障方案。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前谋划全年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及低效闲置用地清理处置工作,争取全年完成0.8万亩批而未供及低效闲置用地清理处置任务。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推进便民利民。积极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入开展服务群众、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载体活动,持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市招商局:以“三个聚力”实现招商新突破
市招商局将按照“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积极研究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力求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的契机,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围绕长三角及周边都市圈产业布局,错位发展,以“三个聚力”谋划全年招商工作。
聚力专业招商。充分激发各载体、市直专业部门、驻外招商小组的招商创新活力,在已有招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对接知名招商机构、行业专家,选聘一批政策水平高、专业知识深厚、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真正做到专业招商、精准招商。
聚力项目统筹。突出重大项目市级统筹力度,建立重大项目信息库、项目评价、市领导领衔洽谈、政策支持等推进机制。按照县区、园区首位产业的集聚,研究制定重大项目流转利益共享机制,力争全年新引进10个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聚力精准考核。坚持招大引强导向,突出考核实效,调整优化考核办法,将招商引资企业进入规上企业数、签约项目转化率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强化日常管理,严格重大项目回溯和重大项目评优“一票否决”。
■市科技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市科技局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重点围绕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平台、创新生态四个方面,着力谱写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篇章。
积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新认定50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企培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修订完善《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管理办法》,新培育市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加快集聚创新要素,以宁马合作为重点,大力推进与大院大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与南京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的常态化对接合作平台,大力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共建、共享创新平台,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着力提升创新平台层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在马鞍山市开发园区设立科技园或技术转移机构,落实《马鞍山市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管理与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聚力打造政策链、资金链、孵化链和服务链,形成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释放创新潜能;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市工商局:做“实”服务文章
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把履行工商职能与优化营商环境统一起来,市工商局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企业发展、净化市场环境等方面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动员大会精神,目前,全市企业数量已突破5万大关。
市工商局线下设立实体政务大厅“一窗式”综合服务窗口,线上同步开办互联网“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综合受理、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统一发证”,将企业工商登记注册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编制标准化服务指南、设立自助服务区等便利化举措获企业“点赞”。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工商局将巩固“多证合一”改革成果,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等工作,完善全国名称自主申报试点、“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试点,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营造更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深入开展品牌发展战略,推动商标权质押贷款,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营造更加有量有质的品牌环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实现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开展“皖剑-2019”专项行动等,营造更加公平规范的监管环境。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和专项整治,加强投诉举报办理,以“放心消费”创建为契机在全市广泛培育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
新闻推荐
阳光成为稀缺品 今天小雨还要下 明日又有冷空气 平均气温降3-5℃
立春之后,春意无多,甚至还迎来了暴雪。这个冬天的后半场,雨雪来得很频繁,湿冷的感觉躲不开也挥不去。这样糟糕的天气,今天还将...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