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的新学期,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星光儿童康复中心”又有9名小朋友经过康复进入了普通幼儿园就读,这让特教老师周玲丽欣慰不已。从教25年来,周玲丽用爱心和耐心架起残疾儿童与外界的沟通桥梁。在帮助孩子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同时,也给众多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一句“你好”教几十遍
1994年,刚从特教专业毕业的周玲丽进入马鞍山市特教学校,成为一群聋哑学生的老师。尽管在学校时就知道特教工作不易,但真正面对这些无声世界里的孩子,还是让周玲丽倍感震撼。“要做好特教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用爱心和耐心,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刚进校的聋哑孩子年龄小,周玲丽像妈妈一样带着他们熟悉校园,手把手教他们洗漱、叠被。教聋儿学说话,她随身带着小镜子,随时随地教孩子们发音、纠正口型。一句简单的“你好”,通常要教几十上百遍。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周玲丽还抓住课余时间,跟他们“谈心”,向他们学手语,做他们的朋友。每接一个班,周玲丽还跟家长们聊天,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个性化地给孩子们关心。
二十多年下来,周玲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再难“搞定”的孩子,她总有办法跟他们打交道。
为残疾孩子铺就成长路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周玲丽发现,很多聋儿如果在幼儿时期进行科学的语言训练,完全有希望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改变人生。这让她意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
2008年10月,周玲丽主动承担了马鞍山市特教学校星光儿童康复中心的筹建。康复中心成立之初,招收了5名6周岁以下的聋哑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周玲丽耐心细致的工作让孩子们有了明显进步,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
2009年11月,康复中心又开设了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班, 2010年10月,开设了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班。十多年来,已经有近百名残疾儿童从康复中心走进了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康复一个孩子,解放一个家庭。每当看着孩子们走进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就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
破解孤独症孩子入学难
不仅关心孩子们眼前的学习,周玲丽更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她发现很多孤独症儿童面临无学可上的困境。“聋哑、智障和视力残疾的孩子可以上特殊学校,有教材,有课标,但针对孤独症儿童没有这些。很多孩子经过康复训练后情况有好转,却没有学校可以就读。”
在她的倡议下,2012年,马鞍山市特教学校开始开设孤独症义务班,探索对孤独症儿童单独成班,分层教学。当年招收一个学前班,一个义务班。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今年已经有6个义务班,一个学前班,40多个孩子入学就读。康复中心还在2018年秋季新学期启动了孤独症儿童结构化教学实验,期望通过环境改造和教学设施的填充,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二十多年坚守特殊讲台,周玲丽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安徽省首届“江淮好老师”、安徽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汪兰兰
新闻推荐
记者董磊马兰头、枸杞头、野芦蒿……眼下,各式各样的野菜让市民的餐桌丰富了不少。不少人踏青的时候,顺便挖点野菜尝尝鲜。...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