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燕 通讯员 郑珊珊) 每年3月最后一周为“中国麻醉周”。今年麻醉周主题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安全舒适保健康,麻醉医生在身旁”。3月26日上午,市人民医院在门诊广场举行了麻醉义诊和科普活动,为广大病患现场解答关于麻醉的诸多问题。
“以前一说起麻醉,就觉得风险挺大。特别是对小孩子,可能会影响孩子智力?”市民刘思萍的想法其实并不在少数。该院麻醉科副主任方存贵坦言,大众对麻醉和麻醉医生其实是有些误解,事实上,由于手术不但需要孩子相对静止不动,还有个时间过程,年幼宝宝不可能合作,年龄稍大的孩子即使能够合作,在一个陌生且严肃的环境里难免紧张焦虑。因此,在临床上大多数儿科手术都需要在全身麻醉或复合麻醉下完成。目前,儿科麻醉所使用的全身麻醉药都是可控、可逆的。“会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麻醉药物会在一段时间内排出体外,体内并无残留,孩子的神经功能也会随之得到恢复。”他介绍说。
伴随着无痛胃肠镜等逐渐被大家所了解、接受,麻醉医生走出来、麻醉知识推广普及的机会和平台也越来越多。“我有老胃病,以前听到无痛胃镜想尝试,但一听到打麻药,有些担心,就放弃了。现在医生普及了这方面知识,我身边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无痛胃镜,体验都挺好,所以这次我也选了无痛胃镜。”在市人民医院候诊的孙女士介绍说。
新闻推荐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这首诗把春天的气候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春天乍暖还寒...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