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瞄向未来持续发力
努力实现技术“领跑”
“要坚持自主创新,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谢勇在受访时常说的话,也是东科十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从2009年在宁波成立,2011年迁入深圳,再到2017年将总部整体搬迁至马鞍山经开区,变化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创新创造的执着和热情。
对核心技术的强烈渴望,源于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创业之初开办电源厂的谢勇,因外国供应商上调芯片价格,而彼时国内又无替代产品,致使企业陷入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只有真正尝过被人‘卡脖子’的滋味,才会更加懂得创新的意义所在。”
创新之路注定坎坷。“芯片行业属于高技术行业,人才与技术积累必须靠长期投入,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并且带有很大的风险性。”谢勇说,芯片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一颗芯片从研发到量产,周期都以年计。一旦市场不认可,就意味着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就拿东科来说,每年研发成本都要上千万元。尽管如此,仍有近一半的产品会‘半途夭折’。”
更大的挑战则是“产品创意”。“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两篇文章,绝非易事。”谢勇坦言,芯片设计更多的是“为未来提供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几乎无先例可循,每次研发“都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既要切中需求‘痛点’,又要做到技术领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了解掌握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另辟蹊径’的创意,并用大量反复的实验去评估和验证。”
尽管困难重重,但东科依然选择“迎难而上”。“创新不光要有勇气,更要有底气,东科的底气来源于一支稳定的研发团队。”谢勇说,东科在青岛、无锡等地均设有研发中心,研发团队均由教授及博士领衔,很多研发人员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便进入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高质量的智力输出。
随着“中国制造2025”持续推进,半导体产业正快速崛起。对谢勇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需求超500亿元,国产化率在50%左右,可以说仍是一片‘蓝海’。但与此同时,国内外同类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投入,不创新就等于被淘汰。”
“早在3年前,我们就开始了第三代产品的研制,将用氮化镓(GaN)材料替代现有硅器件,可使得效率提升至90%以上,今年下半年将拿出样品,力争明年实现量产。”谢勇说,目前全球同类企业都在对此技术进行攻关,如果率先研制成功并投入商用,就意味着东科将站上电源管理芯片技术的“智”高点,成功实现从“并跑者”到“领跑者”角色转变。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天下午,马鞍山市读者拨打本报热线962000反映称,慈湖高新区一化工厂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新安...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