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葬、树葬、壁葬……近年来,随着绿色殡葬的推广,如今,各种“节地生态葬”已成为马鞍山各大陵园的“标配”,全市各大陵园已建的生态葬墓穴,总数已超过5000个。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殡葬观念上的移风易俗也悄然在市民中生根,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以这一绿色环保、文明的方式安葬故人。
各大陵园都设有生态葬区
4月1日,记者走访了马鞍山丁家山等多家陵园,发现各大陵园都设有生态葬区,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各种形式的节地生态葬,已成为墓园的一道风景。
丁家山陵园现场负责人周光龙告诉记者,早在10年前,他们就建起了壁葬墙,之后又修建了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多处墓区。其中,壁葬区,经整修后,320个墓穴,过半已被使用;树葬、草坪葬等近千个生态葬墓穴,现已基本安葬完毕。下一步,他们还将开辟草坪节地葬新区,满足市民对生态葬的需求。
该市葛羊山陵园也积极推行绿色、节地葬法,新建了一条40米长的壁葬长廊。该壁葬长廊采用园林式设计结构,典雅庄重,既保留了传统的殡葬理念,又节约了土地资源。
而在滨江故园,100多个草坪葬墓穴,大多已被市民用于安葬故人。清明节前,该陵园新增了700多个小型化节地葬墓穴,价格便宜又节地环保。
“以树代墓” 为子孙留下青山绿水
不修墓穴、不建墓碑,将逝者骨灰葬于绿树红花之下,与草坪、树木、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是马鞍山阡马山陵园新推出的循环利用土地资源的生态葬墓区。
走进该陵园树葬二区,记者看到这里修建了错落有致的山林,蜿蜒曲折的柏油路,四周绽放着桃花、油菜花、迎春花等。陵园内一块依山长坡,就是该陵园新开辟的一处纯生态葬区。100多平方米的新葬区,虽说面积不大,里面却种满了龙柏树、杜鹃、葱兰、麦冬草等各种花草树木,处处绿意盎然。
该陵园负责人介绍说,生态葬墓区建成后,现已安葬了6名逝者,最近又有几户市民准备在清明期间落葬故人。
在葬区一侧的大理石墓碑上,清晰地刻着逝者的名字。该陵园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逝者安葬时,都采用可降解骨灰盒,通过深埋、风化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样的生态葬真正做到了不留墓、不留碑,骨灰盒一段时间后就自然降解。这个生态葬区今后可循环使用。
马鞍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按照国家民政部等九部门的相关要求,他们在全市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既实现了入土为安,又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文图/记者 廖岚钧 通讯员 王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岚钧通讯员杨雨姗)安徽鲁班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了马鞍山秀山信达城几栋住宅楼及地下车库等工程,作为新建...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