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体工商户,之前税务局为我们定额户制定的税收政策是:月销售额不到三万元不用交税,现在我打造出来的刀具销路俏了,有时候还能接到非洲等海外的订单,好的时候一个月销售额就超出三万了。” 4月17日,在马鞍山市博望老街的一家铁匠铺子里,张贻敏正为记者介绍。作为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贻敏所代表的古法打铁工艺发展至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在马鞍山裕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品车间里,总经理石贤林正为上门开展减税降费包保服务的博望区税务局干部演示公司拳头产品——激光切割机。只见切割头按照编写的操控程序笔走龙蛇,红色激光闪过的地方,“减税降费惠企利民”一行标准的小楷字就在钢板上被切割出来。对国家出台的减费降税政策,他们都表现出同样的喜悦:既接地气又提底气!
减费降税之后
“非遗”传承迎来发展机遇
从今年4月1日开始,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免税标准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这给正处于转型期的“非遗”传统手工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博望区税务局适时地把这类纳税人的政策辅导与优惠落实列入了减税降费包保服务的清单里。
细看张贻敏的打铁铺子,在斑驳的砖墙上还留有随手用粉笔记下的订单痕迹——“陶家刀15把”、“李记饭店剪刀5套”……据张贻敏介绍,博望铁艺讲究慢工出精品,一天下来,铺子的产量也就10来把刀。“按照一把好刀百八十块的价格,放在以前我还有一些交税的负担。前几天,税务局里的包保联系人跟我说了,我现在也能享受一个季度销售额不到30万元免交增值税的政策了!”张贻敏高兴地说,“我算了一下,省下的税钱差不多能添一台空气锤了!这个政策接地气,我也有了发展的底气!”张贻敏说道。今年空气锤安装到位后,他计划把产品打造成工艺纪念品,销往更高端的市场。
在国家税务总局马鞍山博望区税务局局长刘正发看来,“目前,博望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传统手工技艺,而减税降费政策给这类产业起到了很好的生产性保护作用,更有利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减税降费惠企利民”
激光切割出的获得感
“减税降费惠企利民”,钢板上刻下的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行激光镂空字,几年前要想完成类似的精密切割,却还要依赖从德国进口的机器。“这些年,是税收政策扶持我们迈开发展的步子。就拿我们厂子来说,每个月均摊下来,国家给了十多万元的出口退税,税收优惠红利落到口袋里,我们就有更多的活钱投到产品的研发中了。”石贤林抚摸着光滑的钢板自豪地说,“仅从切割出来的板子背面是毛糙还是光滑这点来看,内行人就能判断出机器顶尖不顶尖了。”
近年来,随着从成本优势到产业生态优势的过渡,历来是博望特色和主导的机床产业正由制造转型为“智”造。从当年跑四方的“飞毛腿”销售,到如今行业领军企业的负责人,对于减税降费,同样在“转型”的石贤林自言有很多“获得感”:“企业转型还是要靠人才,博望用工成本高,马上社保费率要降到16%了,一下子缓解了我们不小的压力,工人们也更有稳定感!”会计吴丹丹举了一个例子,就在几天前,她刚和同事去广州参加一场业务培训,“光来回的高铁票,我就能为单位抵扣100多块钱。”不止是会计们经常出差,时至今日,当前的博望销售仍然靠“飞毛腿”把产品带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车票钱都可以抵扣,我感觉是新政策里最实用最接地气的,博望的‘飞毛腿’们跑得更带劲了!”一旁的石贤林爽朗地笑道。
“飞毛腿”们的洄游与机床产业的新生,既折射出博望发展的守成与希望,也凝聚着税收支持企业做优做强的真情实感。减税降费,这必将是萦绕在博望新一代产业人心头的主旋律。
记者 慕继平 通讯员 王旭
新闻推荐
精准把握“六个三” 八大工程是抓手 高新区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目标明确路径明晰行动迅捷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紧盯水清岸绿产业优部署要求,坚持以沿江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化工园区“腾笼换鸟”提升工程、出入口...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