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马鞍山濮塘的人,不禁会对这片竹海啧啧称奇。
这里,竹子近万亩,三十多个品种,其中毛竹、猴竹、苦竹、水竹、红壳斑实心竹等比较有名,竹林连绵不断,被市民亲切称为“竹海”,与古树、清泉、钟鼓、怪坡号称濮塘“五绝”。
其实,以前濮塘是不产竹子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濮塘有些山还是光秃秃的,没有一棵竹子。后来,濮塘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从外地引来竹子,采取“人海战术”,硬是将一片片荒山变成“绿洲”。从此,濮塘人便和竹一起扎根,成长,荣枯,竹子记载着濮塘的沧桑。
濮塘人都爱种竹。孩子出生时,长辈给他们种竹,孩子就有了朋友,有了依靠。竹和孩子一起成长,竹长高,孩子长大。孩子长大了也种竹,他们也要为自己的孩子种竹,种了竹,后代才得益。
日月交替映照,竹子满山遍野了,成林了,长辈的腿脚也不利索了,这里却是孩子们的天堂。春天里,竹笋露出尖牙,孩子们在山上挖野菜,找竹笋;夏天里,竹声阵阵,捉迷藏,掏鸟窝;秋天里,遍野金黄,摘野果,采野花;冬天里,山上白雪皑皑,溪沟冷风飕飕,找野味成了孩子们乐事。
山外的“世界真精彩”,年轻人的心也在翻腾了。他们追随缓缓流淌的溪水走出竹林,走出濮塘,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山村沉寂了,年轻人走了,小媳妇走了,孩子们也走了,种竹的人少了,但竹子依靠其顽强的生命力繁衍着……
正是因为濮塘有这样一片竹海,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市中心的几十倍,可以说,这儿是城市的绿肺,是城东的一块净土。夏季平均气温也比市区低两三摄氏度,是炎夏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每年春季,村民将长不成竹的竹笋,拿到市场上出售,因笋味美,很受人喜欢。濮塘人还依靠竹林资源办起“农家乐”,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城里人就会成群结队地开着车来“钻山沟”,吃农家菜、住农家屋,昔日的“山沟沟”卖完农货又卖风景,村民的腰包日渐“鼓”起。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坐在竹林边,泡上一杯清茶,聆听竹海阵阵涛声,凝望追逐嬉闹野雀,天热了还可赤裸着膀子,躺在竹子编制的竹席上,任由微风在肌肤上滑过。这种神仙般的生活,不就是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吗?
新闻推荐
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本报讯(记者王永霞通讯员杨建明)“五一”期间,马鞍山市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精心安...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