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挺通讯员夏荣军
两岸绿草茵茵,水面清波荡漾,沿着尖担沟旁的游步道一路向前,这片藏身于工业区内的“景观带”,俨然一幅精致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不远处,昭明沟水系整治工程也正紧锣密鼓。随着一系列治理措施快速推进,不久,这里有望复制尖担沟“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美丽景观。
尖担沟、昭明沟,位于慈湖高新区,曾是人人避而远之的“龙须沟”;如今,在“标本兼治”理念的指引下,两条沟渠正“告别黑臭迎新生”,向着“长治久清”的目标迈进。
全力推进 整治跑出“加速度”
水体黑臭、气味刺鼻,曾是昭明沟、尖担沟的共同写照。由于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渗漏等问题,雨污合流,直排河道,再加之河底淤泥污染、水体自净能力差,致使水质不断恶化,成为让市民掩鼻而过的黑臭水体。
整治黑臭水体,“截”是基础。对此,市住建局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对昭明沟河道两侧共20多个排口进行了封堵拆除,从源头切断了污水入沟的通道。同时,对河底平均厚度达七八十厘米的淤泥进行清理,进一步消除了水体内源污染。
有效的整治措施,使得水系整治快速推进。“截至目前,截污、清淤等工作已全面完成,正在推进景观绿化工程,预计5月底前将完工。”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项目部负责人胡铁告诉记者,为在“水清流畅”的同时实现“岸绿景美”,工程计划在昭明沟河道北侧新建40米宽的绿化景观带,并沿河岸设置游步道,进一步美化提升周边环境。
水系整治跑出“加速度”,还得益于高科技助力。在工程现场,由华骐环保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式魔方磁污水处理系统”正紧张工作。“污水进入处理设备,8分钟便可转化为清水。这样一台设备每天可处理污水3000吨,两天时间就可把河道里的水处理一遍。”该公司现场负责人宁靓介绍道。
综合施策 标本兼治“开药方”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黑臭水体整治,要治标更要治本。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本报讯(记者王永霞通讯员杨建明)“五一”期间,马鞍山市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精心安...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