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从2020年1月1日起,《马鞍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正式施行。从此,治理不文明行为上升到法治高度。
在马鞍山,文明创建早已从政府号召的“大道理”转变为关乎每一个人的“小利益”,创建文明城市给予市民的“获得感”大幅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内涵升级 打造绿色生态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是评价一个城市最高的综合荣誉,是目前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而最能从直观上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便是“环境”。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了“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并将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调。
以生态文明建设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以精神文明建设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此,马鞍山的文明之旅,又增添了新的内涵。
秉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马鞍山市在文明创建工作中,通过环境整治、公益宣传、志愿服务、先进评选等活动,在大力推进美丽马鞍山建设的同时,也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并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在每月一次的测评考核中,市文明办将生态环境方面的考查作为重点内容,把各个县区、街道和社区的环境卫生测评作为重点,坚持对水体状况进行抽查,对提升各县区的生态环保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3月,市几套班子领导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关爱河湖 守护长江”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与来自机关单位和高校的600多名志愿者一起,在雨山区陈家圩长江大堤种植树木、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兑现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郑重承诺。
据统计,在马鞍山城市路名牌及各类公益广告等宣传中,关于生态环保类的公益宣传占到了40%以上。通过行动引领和宣传普及,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根植于城市文明基因。
服务升级 提升市民素质
对一座城市来说,志愿服务彰显的是一种和谐奋进的气度,它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力量影响公众,给人们带去文明的美好体验。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持续深化志愿服务,结合全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推进志愿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建立市级指导、县(区)统领、乡镇(街道)对接、村(社区)服务的职责分工体系,市级组建7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服务指导队,常态指导各县(区)文明实践工作。积极发动党员、青年、专业和社会志愿者,广泛吸纳文艺骨干、新老乡贤、致富能手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发挥市总工会、市文旅局等服务优势,打造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计600余个、行业站点200余个,全市登记在册文明实践志愿者44000余人,开展活动场次3000余次。
在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的同时,马鞍山市还积极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让身边事感动身边人。
今年夏天,乡村教师叶连平上了热搜,刷屏网络。已经91岁高龄的叶连平,坚守三尺讲台数十载,退休后给村里的孩子义务辅导英语,甘作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在叶连平事迹的感召下,今年暑假,马鞍山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各自团队,积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的留守儿童义务辅导功课。
今年,马鞍山市积极组织第23届“双十佳”评选工作,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启动“好人行”系列宣讲活动,推荐叶连平同志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全社会蔚然成风的“好人效应”,也带动形成了马鞍山好人节、邻里节、红袖标、爱心驿站、公益善食馆、“1+3”共建文明家园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为城市文明添彩。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梦想。文明创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耐力比拼”,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幸福接力”。心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美丽梦想,马鞍山正以争先恐后、争分夺秒的奋斗热情,持之以恒地推进文明创建的长效管理,不断在文明创建的“战场”上争先进位、争创一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季晨辰)12月27日,市关工委报告团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调整了“五老”报告团人员并颁发聘书,就深化教育内容、推进关...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