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桩实事惠民生件件好事暖人心
——花山区2020年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情暖万家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变”,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民生温度。
幼有所学、老有所养、民有所乐、劳有所得……2020年,花山区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小实事累积大民生,为走向小康生活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
“幼有所育”: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有好教育
色彩明丽、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坐落在秀山新区的珍珠园幼儿园秀山分园内,孩子的歌声、欢笑声响彻校园。
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是2020年花山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珍珠园幼儿园秀山分园就是典型代表,资金投入近200万元,占地面积3638平方米,经过对消防通道、安防系统、盥洗室、餐厅的全面改造,旧园焕然蜕变成一座标准化、正规化的公办幼儿园。园长凌玲介绍说,9月1日开园以来,在园幼儿171名。园区室内环境布置均为师生全手工制作,环保有创意,活动场地及游戏区角设置合理,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安粮城市广场南面的安粮幼儿园正在加紧装修,活泼撞色的建筑体、笔直崭新的塑胶跑道已经建成。该园建筑面积3047平方米,工程造价115万元。年前将完成内部装修和大件玩具、桌椅电器、教具书本采购,准备来年开园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备受重视。花山区坚持项目规划先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扩大增量、做大“蛋糕”。针对秀山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按照“早部署、早启动、早完成、早受益”的要求启动民生工程,牵头单位区教育局成立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抽调业务骨干承担项目管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施工队伍安全关、工程质量关、空气质量关。
当前,花山区公办幼儿园建设民生工程2020年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安粮幼儿园也将在明年新学期前亮相,缓解了秀山新区幼儿入学难问题。花山区将继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让更多的幼儿进入公办幼儿园,享受更充裕、更普惠、更优质的学前教育。
“智医助理”: 让更多百姓就医有保障
余皓医生是霍里卫生院一名基层医生,管理病人多、病种繁杂,老年人要进行一年一次老人体检、慢病病人需要每季度随访、频繁的健康咨询活动……往日这些工作都需要他一个个的电话通知,遇到占线、不通的情况还要记下姓名、电话,再抽时间逐个回拨,难免应接不暇。
自从今年使用智医助理,这样的电话通知类工作几乎不用他操心,慢病随访、体检预约、通知宣教、儿保科随访、妇保科随访……大批量的电话几十分钟打完。余皓现场演示了慢病随访,智医助理开展智能化、人性化的提问问答,医生针对特殊情况会再做个性化随访,减少了很多重复工作。“智医助理系统内的智能辅诊、书写助手等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减少医生错诊漏诊,是我们工作时的‘好搭档’。”
2020年,花山区投入400万元专项资金全面推进“智医助理”建设民生工程,实现基于AI大数据辅助诊疗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促进医疗资源下沉。问诊看病更精准,AI智能辅诊和大数据推荐功能,帮助对方在诊疗时结合患者病情信息实现智能辅诊,提供给基层医生最新鲜的医学资讯和学习医学知识的平台。公卫服务更高效,通过“智医助理”外呼系统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生的随诊效率,以往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电话随访、公共卫生服务通知,现在几分钟即可全部完成,节省了基层医生大量工作精力,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目前,“智医助理”覆盖全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辅诊16442人次,智能外呼35820人次,远程医疗219例,有效推动了区域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让百姓就医有保障。
“四好农村路”: 让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天气寒冷了,马濮路上车辆依然往来穿梭、好不热闹。这条全长11.6公里的农村沥青公路是宁马往来的重要道路,每天起码有200辆重载车辆经过。
从前的马濮路,道路破损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面积波浪拥包、坑洞、裂缝等病害,安全隐患不小,群众反映强烈。作为2020年“四好农村路”重要建设任务之一,花山区投资350万元实施了马濮路中修养护工程,并补充完善全线交通安全设施,7月底施工,9月底通车,两个多月后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司机们都伸出大拇指说,旧貌换新颜,舒坦又踏实,再也不用担心路况了。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花山区本着“以建促养、以养促管”的基本原则,探索建立“四好农村路”建、管、养一体化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推进“四好农村路”民生工程建设。辖区共有农村公路约160公里,县道16公里,乡村道路144公里。自实施“四好农村路”民生工程以来,共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约40公里,养护道路里程约17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公里,为加快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近年来,花山区通过实施对标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养标准,编制了《花山区农村公路网规划》初步方案,加强跨区域公路与南京协同规划建设,推进县乡公路同等标准改造提升,开展X001路域环境整治,完善连接江宁街道南山景区、西宁村、朱门社区和大庙村路网,解决宁马路网的乡村公路“毛细血管”堵塞问题,全面打造道路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同时,建立了农村公路区、镇、村“三级”路长管理制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强日常管理养护工作,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交通环境,促进宁马融合。
就业创业:
政府搭平台 群众更安心
4月20日,在花山区退伍军人事务局的精心组织下,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班正式开班。该班针对近百名退役军人开设了汽车驾驶员、计算机维修等专业,采取“订单式”“定向性”培训模式和集中授课、一对一辅导、插班教学等教学模式,确保学员们在限定时间内取得技能证书,并与花山软件园、慈湖高新区等地企业协调,搭建好就业平台。
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是花山区帮助退役士兵尽快适应新角色、实现就业创业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花山区今年已培训退役士兵152人,培训率100%,培训专业包括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等,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培训期间,政府部门还向受训学员发放一定标准的生活补助,并组织退役士兵110人赴省、市、区参加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和大型人才招聘会,6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花山区积极解决困难人员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问题,积极谋划、提前部署,认真实施就业创业促进民生工程。为促进大学生及失业青年就业,花山区大力实施青年就业计划,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提升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全区形成区人社局牵头,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 ,各街道(社区)平台支持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1-11月份,花山区新增青年见习基地22家,现有见习基地53家,开发见习岗位312个,已吸纳123名有见习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开展见习实践,其中在机关事业单位55 名。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588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20%,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以及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已安置32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家园焕新:
老旧小区“变身” 居民幸福感满满
跟着居民潘家祥走进今年刚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的金瑞新城三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环绕、绿草如茵的清凉景象。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设施全新的充电桩、粉刷一新的楼栋……绕着小区走上一圈,让人心情舒畅。
改造后的三村一口气建了大小15个广场,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石桌、石凳,由于地势开阔、有歇脚处,冬日的暖阳下,街坊邻居们三五成群地聚着。而这里,原来都是垃圾死角、杂树灌木丛生。“以前天天都盼着儿子媳妇接我去家里住住,现在我哪儿也不想去,每天在这里打打牌、拉拉家常舒服极了。”70多岁的唐老太笑呵呵地说。
金瑞新城建于2000年左右,距离市中心较远,主要以农民安置户为主,拥有近7000户人家,小区范围较大。由于安置房建设标准并不高,未设置停车区域、居民活动区域,20年来,设施老化严重,雨水管道铁锈斑斑,晚上道路漆黑,一到雨天路面大面积积水没法行走,小区乱堆乱放、养鸡种菜随处可见。改造前,金瑞社区集思广益请居民“拿主意”,“了解群众诉求后,我们积极协调,像大家普遍反映的垃圾乱丢、违建丛生、电动车乱放、道路下水不畅、绿化损坏严重等问题,都通过改造得到了解决。”金瑞社区党委书记沙慧君说。
坑坑洼洼的道路换上“新装”、光秃秃的小区披上“绿装”,杂树和灌木丛变成雅致的休闲广场,电动车有了“补给站”,空中飞线不见了……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们看来,如今小区正在“脱胎换骨”,变成宜居新家园。据了解,今年花山区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中,18个老旧小区现已全部完工并完成验收。改造涉及274栋居民楼,建筑面积72.3万平方米,惠及9296户居民,工程投资额约8007万元。
新闻推荐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12月15日,花山区景城社区联合辖区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从儿童做起”公益小课堂活动,志愿者向小朋友们讲...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