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堂公园 本报记者 张忠苹 摄
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丹棱模式”让丹棱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巨源 摄
杨场镇狮子村“党群集中活动日”正在召开“坝坝会”
讨论村发展问题。 本报记者 张成锋 摄丹棱县在上海举办“东坡味道?丹棱不知火推介会”。
本报记者 彭林 摄电商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将“不知火”装箱快递。
本报记者 林茂春 摄夜晚,流光溢彩的丹棱大道成为丹棱城区的一道风景线。
徐新强 摄大雅堂主殿夜景。王澄林 摄
丹棱工业园区一角。 唐洪盛 摄
近年来,丹棱县这个川西平原西南的丘区小县,大放光彩,吸引众人眼球。
丹棱县之所以被称之为“小”,是因为该县总面积449平方公里,总人口16.5万人,人口全省丘区最少,全市最少,但丹棱“小有大志”且志向高远。2015年5月12日,省委书记王东明莅临丹棱调研时,就充分肯定丹棱“县域经济有特色,小县大发展”。
“大发展”从何谈起?小县城,何以“扯”人眼球?
小县域获得大“桂冠”
近年来,丹棱县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中国桔橙之乡、中国最大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县、四川省优秀乡村旅游示范县等14项国家级、省级“桂冠”。
小水果做出大品牌
近年来,丹棱县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水果产业,“不知火”实现了“四个转变”(集市向超市、论斤向论个、卖难向买难、线下向线上),“三个翻番”(种植面积翻番、销售价格翻番、果农收入翻番),成功打造“五好农业”(选出了好品种,种出了好果子,打造了好品牌,实现了好收入,保护了好环境)。据了解,目前丹棱“不知火”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值超过12亿元。农民收入进入全省高收入组,该县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农业、农村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小齿轮走向大世界
近年来,丹棱县建成工业园区6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工业园区实现了面积、企业、税收、产值“四个”翻番。注重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机械和陶瓷建材产业,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打造“中国西南现代陶瓷之都”,打造“中国齿轮之都”,让丹棱小齿轮走向大世界。
小旅游实现大发展
依托优质自然文化资源,有机融合乡村发展与旅游发展,丹棱县拉开了全域“国家乡村公园”建设序幕。今年3月,被誉为农耕文明的活标本、“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的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一开村,便火热引爆丹棱,掀起来丹旅游热潮。电子商务孵化基地项目后发高起点,目前已入驻电商企业7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两亿元,并且全部注册在丹棱,结算在丹棱,税收在丹棱。
小县城建成大雅堂
大气魄、大手笔规划,纪念性恢复建成大雅堂,打活了大雅文化这张牌,彰显大雅文化魅力,让丹棱享誉眉州、名扬巴蜀、传向全国。同时推动了大雅堂公园、大雅文化新城的建设,一改原县城蜷缩杂乱的形象,让丹棱县城舒展开来,焕发勃勃生机,形成了景城一体、文城一体、产城一体的新局面。
小治理实现大创新
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创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丹棱模式”,一元钱解决大问题,让丹棱农村环境焕然一新,“丹棱模式”成为全国、全省经验。“党群集中活动日”经验做法更是被省委党建办专题调研,全省交流,全市推广。
小山村成就大民生
在“脱贫攻坚”中,丹棱县锁定目标,以全市仅有的4个省级贫困村为重点,打造“国家乡村公园”,整体布局,连片推进,实施一张蓝图引领、一条大道贯通、一片产业扶持、一套机制脱贫的“四个一”模式,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名贫困群众。今年1-6月,全县减贫1892人,完成市下目标的54.1%。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21个省市贫困村“摘帽”,6001名贫困人口脱贫。
新闻推荐
筑牢根基聚民心 党旗飘扬奔小康 ——记丹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龙鹄村党支部
党群连心,排练节目颂党恩。“丹棱模式”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报记者彭林文/图田间果树成片,房前屋后整洁,村道干净平整,群众生活丰富……如今的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新貌,是该县农村的一个缩影。产业...
丹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