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中华经典诵读·中小学生篇》,印象深刻的是:大量选入了眉山人创作的经典篇目,特别是三苏的诗词文赋。
众所周知,三苏文化在眉山文化中举足轻重。特别是苏轼,不仅在眉山,甚至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称赞他是“文学的太阳”。
本书选入了三苏作品31篇(首),占全书五分之一多。如《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先夫人不许发藏》、《苏轼少年立志》(即《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节选)等,我们可以看到程夫人仁爱、廉洁、忠君报国的家训。关于廉洁,苏轼在《赤壁赋》中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在临终前所作《梦中作寄朱行中》诗云“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由此可见母亲的教育对他一生的巨大影响。
我出生于眉山的偏僻乡村,但是小时候随大人进城,不止一次进过三苏祠,留下深刻的印象。初步接触三苏诗文,似乎在青少年求学时期,但仅仅局限于教材。拓展阅读三苏诗文,是在参加工作之后了。究其缘由,主要是不具备阅读条件。现在,由眉山市委宣传部、眉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编写此书,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东坡文化打造了载体,为阅读经典作品、接触三苏文化创造了条件,经典归来,可谓幸甚!这对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颇有现实意义的。
除三苏文化之外,眉山本土作家的经典作品亦入选其中,比如李密的《陈情表》、彭端淑的《为学》等。
我终生难忘年轻时的一次面试。作为眉山人,我竟然不知道彭山李密的《陈情表》。在中国古代文体中,有一类名为“表”的文章。古代大臣给君王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的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其中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用散体写的表文,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晋李密的《陈情表》,是这一文体的代表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那一代人,不知道李密的《陈情表》,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作为眉山的读书人,不知道李密的《陈情表》,却应视为奇耻大辱。
清代丹棱县双桥镇人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三兄弟,同登进士,仕宦文章,显赫一时,人称丹棱“三彭”,就文学成就和影响而言,以彭端淑尤为著名,为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其《为学一首示子侄》(即《为学》)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告诫人们学习和做事要知难而进,让人受益颇深。
此书值得说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林)昨(28)日,丹棱县委副书记、县长朱莉率队深入葡萄主产区丹棱镇、杨场镇、仁美镇实地调研葡萄产业发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思路,增添措施,全力推进全县葡萄产业稳定发展。副县长杨...
丹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