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品质葡萄种植,谢林充满信心。
42岁的谢林,身上有一股敢拼敢试的韧劲。原本在成都经营服装商城的他,却在38岁选择了弃商回乡,勇做创客,从零开始种植大棚葡萄,再掀人生新篇章。
7月18日,正值葡萄丰收时节,记者在丹棱县仁美镇中心村见到谢林时,他正在大棚里指导工人对刚采摘下来的葡萄进行装箱。谈及自己回乡创业的初衷,他笑说,“遇到创业好时机,能把理想和赚钱两手抓,怎么能不拼一拼!”
思乡心切
农家娃回乡创业
10多岁出门闯荡,谢林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鼎盛时期,经营了一个拥有10余家商铺的服装商城,资产也达到上千万。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有一份繁华看尽期盼落叶归根的渴望。
“从小在农村长大,总感觉城市的热闹不适合自己,心里一直有想回去的念头。”谢林说,2012年的一个周末,在跟家人朋友到成都郊区休闲游玩时,看到葡萄园里挂满了各种葡萄,他的内心有种强烈的冲动,想要亲自参与到葡萄种植中,过着一种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说干就干,回家后,敢想敢拼的谢林便与家人商量,关掉了成都的店铺,带着全部积蓄回到老家丹棱县仁美镇中心村,投入到从商人转变为果农的新生活。
从零开始
打造葡萄观光园
2012年,谢林在老家流转了近27公顷土地,在与省农科院对接后,隔年便发展起了避雨栽培葡萄观光园。然而,在外奔波了几十年的农家娃,真正投入种植后才发现,种植葡萄并不如原本想得那么简单,一切技术和经验都得从零开始。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下,谢林开始将种植的基点定在发展避雨栽培葡萄。这一种植方法是在葡萄生长季节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出园外,不落在叶蔓、果上和园中。然而,由于对技术掌握不熟练,果实生长期恰好与南方梅雨季节相遇,第一年挂果的葡萄出现了大量裂果、不红的现象。
“尽管原本就已经做好了早期几年都无法有回报的心理准备,但看着那么多果树出现问题,心里总感觉很挫败。”谢林说。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一方面积极与农科院联系沟通,虚心求教大棚的修建模式和栽种的先进技术,并寻找当地有经验的果农学习。另一方面,自己购买相关种植栽培书籍,并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在大棚里,仔细观察和研究葡萄树的生长习性,常常忘记了吃饭和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以及当地政府和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他的葡萄园采取遮雨栽培、V形栅架、地下反光膜、使用蚯蚓肥等技术精心培植,终于从去年开始陆续挂果,目前已标准化种植夏黑、美人指、醉金香、维多利亚等20多个葡萄品种,成为当地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葡萄园之一。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开展葡萄避雨栽培。
品质第一
助力形成丹棱葡萄品牌
葡萄成功挂果后,拥有多年营销经验的谢林开始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除了慕名前来收购的商贩,他一方面与眉山、成都等地商场对接供应,另一方面,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对外销售。今年,他的葡萄总产量预计有40万公斤,年产值将达到500万元左右。
“现代人注重生活质量,对于生态、高品质的食物也特别看重,以前为了防虫,果农种植葡萄都需要打多次农药,现在采用新技术,几乎不需要打农药,水果品质提上去了,销售完全不用愁。”谢林笑说。
为了更好地发展葡萄种植,目前,他已经注册了一个家庭农场,之前预留的近百亩用于建造餐饮休闲娱乐的空地,也预备启动建设,而他的目标不仅是要自己种出优质的葡萄,将葡萄园打造成一个集农业生态种植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基地,还要带动周边的种植户,一起把丹棱葡萄品质提升上去。
“现在的市场,只有发展高端品质休闲农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谢林说,他希望在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发展葡萄优良品种的同时,能发挥自己的带动效应,助力丹棱葡萄形成品牌。
新闻推荐
检查现场。本报讯(苟丽记者赵娜娜文/图)为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确保暑期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近日,丹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6家危化品运输使用单位及8辆危化品运输车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