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公益艺术培训班中,有不少老年学员。
市文化馆合唱团在演出后部分成员合影。
近年来,眉山市在逐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大力推动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市老年人也在注重健康、快乐生活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各项建设当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夕阳下一道最美的风景。
老有所乐传递快乐
7月21日上午,市文化馆合唱团成员们聚在一起认真排练藏语歌曲《吉祥阳光》。全藏语演绎,对大家来说并不容易,但想着是备战9月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八届“永远的辉煌”全国老年合唱节,大家都情绪高昂,在市文化馆声乐老师的指挥下,反复练习。
市文化馆合唱团成立于2012年3月,现有队员67人,大部分为退休老人。自成立以来,先后参加了眉山市喜迎党的十八大文化惠民综艺晚会、眉山市“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文艺汇演、眉山乐山两地艺术交流音乐会及“送文化下乡”惠民活动等各种演出30余场次。近日,市文化馆还举办了首期市民公益艺术培训班公开示范课,学员们纷纷展示了自己3个多月以来的学习成果。据市文化馆馆长郑蕊介绍,市民公益艺术培训班在今年3月开班,开设了民族民间舞培训、声乐培训、软笔书法培训、中国画培训共4项课程,培训了以老年人为主的80多名学员。
“我以前不懂得正确发声,高音老是唱不上去,现在变得专业多了。”学员韩建明说,参加了培训班,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其他学员也纷纷表示,以前以为老了、退休了生活就会很单调、落寞,但参加市文化馆的各种活动,体验到了晚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不仅自己的生活更精彩,还能通过演出、书画展等形式为其他群众带去欢乐,很有意义。”
和参加市文化馆各种活动的老年人一样,通过老年人团体、组织,让生活充实精彩的老年人还有很多。“眉山市目前已实现老年组织基本全覆盖。”市老龄办专职副主任程杰介绍,眉山市现有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人书画研究院等各级各类社会团体组织1639个,参与老人近50万人。相关部门从硬件入手,在增加投入、改善设施、扩大规模、增强功能上下功夫,为老年人搭建教、学、乐、为的平台。同时,在实施以文化为载体,快乐养老过程中,眉山市还组织开展老年人参加了各类文化艺术节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依托老年大学等资源,选拔各级文艺骨干,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氛围不断向社区延伸,实现全市老年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学习培训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近日,记者在丹棱县“幸福家园”敬老院看到,菜园里各种时令蔬菜长势良好,满眼绿色,生机盎然。
“夏天菜园里可热闹了,辣椒、茄子、豆角……样样都有。现在地里还已经种下了白菜、萝卜等,既锻炼身体,又能吃上新鲜的蔬菜。”61岁的老人李新民说,自己有块责任菜地,种了茄子、辣椒、莴笋等蔬菜,每天都要进行劳动和管理。记者了解到,该敬老院目前入住60多位老人,大部分来自农村,个个都是种菜高手。加上不少老人的身体比较好,闲时也爱多走动、自己做点事。于是,敬老院在建设中预留了足够的土地,规划出了菜园、饲养场等,并给老人们配备足够的生产物资,让老人们根据爱好自愿加入不同的组别,参与种菜、饲养等劳动。让老人们通过种地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在敬老院里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老有所为,是老年价值观和老年政治观的重要体现,也是老年文化的重要内容。
“七一”前夕,眉山市举行了以“永远的丰碑”为主题的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展出的120余件书画、摄影作品均由眉山市退休老同志、书画家创作。当天的展览吸引了800余人次参观。大家表示,老同志们满怀激情、挥毫泼墨,用书画摄影的艺术形式传递积极健康的正能量,让人敬佩。
全市有众多老年人从事关工委工作,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的老科技工作者利用一技之长,深入农村、田间、地坝为广大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大美眉山,老年人们正舞动夕阳之美,描绘精彩人生。
新闻推荐
钟维钦在丹棱城区沧浪桥处查看水位,指导防汛救灾。本报讯(记者张成锋林茂春文/图)7月21日20时至22日19时,丹棱县普降大雨,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最大降雨量达245.1mm。生命至上,雨情危急,7月22日,县委...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