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他拿着几万元钱,拉着两个好朋友开始创业,发展健身事业。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他的健身俱乐部已经拥有了10多名员工、500多名会员,逐渐小有名气。
他就是刘彪,来自丹棱县顺龙乡虎皮寨村的一位90后大学生创业者。他说,自己还有更远的愿望,要把事业做大,做强。
初衷
梦想 源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决定创业,是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作为农村孩子,小时候的玩具就是泥巴,后来,就一直渴望有那么一天融入城市。”刘彪说。
于是,他发奋读书,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迈出了实现理想的第一步。
毕业后,强大的就业压力让他开始思考未来的道路,要想留在城市,只能走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其实,最初就是压力太大,一个稍微好点的工作机会就有上百人去争,要想留下来,只能另辟蹊径。”刘彪说。
起步
北漂 为创业积累经验
“要创业,项目选择是关键。”经过前期对市场多方的了解研究后,刘彪发现,健身行业在国内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和健康,专业健身场所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现实中,二三线城市专业健身场所量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明确了方向后,刘彪说干就干,和父母商议后,他坐上了前往北京学习的火车,成为一名北漂族。
在健身俱乐部工作的经历中,他抓住各种机会认真学习,反复钻研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技巧,积累资金和经验。3年后,他回到家乡丹棱县,开始实施自己的创业计划。“起早贪黑,省吃俭用,那个时候的日子过得很累,梦想是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刘彪说。
发展
拼搏 拥有自己的健身俱乐部
“第一次单枪匹马地出来打拼,遇到的困难一言难尽,创业和打工确实是两回事。”刘彪一笑。
2014年6月,刘彪回到了丹棱,开始实施自己的健身俱乐部计划。但是,要想开一家项目相对齐全、规模较大的健身俱乐部,几万元的积蓄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拉上两个好朋友。2014年8月,凝聚着3个小伙伴儿心血的健身俱乐部正式开始营业,试营业时的业绩出乎意料地好,经过商议,3人决定把前期收益再投入到优化健身房的建设中,提升健身房的品质。营业不到3个月就拥有了近200名会员,这个数字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那个时候我们都信心满满,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刘彪感慨。
起伏
坚持 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然而,从营业的第二个季度开始,他的健身俱乐部开始出现问题,营业额下滑,人流量也开始减少。
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刘彪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反复征求在北京的业内朋友意见,他发现,在经营健身俱乐部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品质和环境,而忽略了服务。这个漏洞让俱乐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虽然后来渐渐有了起色,但改善是缓慢的,效益一直不是很好,加上每个月的开支较大,合伙人一度有了想放弃的想法。
“那段时间很恼火,要维持正常运转,就只能东拼西凑,咬紧牙巴坚持,压力太大了。”刘彪说,有梦想就要坚持,只要找对方式方法,就一定会有回报,最终,3人共同扶持,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2015年,俱乐部的会员量翻了一倍多。
规划
目标 不断地发展壮大
对未来,刘彪有自己的规划。现在,在俱乐部的经营上,他不仅有了实战经验,还创新了模式,将其他行业的经营模式引入俱乐部营销概念。
“是不断的打拼,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健身俱乐部的信心。”下一步,他还计划扩大场地,更新完善设备,再聘请一些有经验的健身教练。
目前,他在该县就业局的帮助下,申请了大学生创业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娜娜)近日,丹棱县首届“脆红李”节对接会在该县顺龙乡召开,丹棱县商务局、县电商协会主要企业及顺龙乡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脆红李节暨乡村旅游节活动方案和筹备计划。与会人...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